[ yàn pì ]亦作“燕譬”。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一说指燕游邪辟。
[ yóu pì ]古代一种祈求避祸的祭祀仪式。在常规仪式以外,为某一具体起因而使用。
[ zhí pì ]亦作“直劈”。谓固执,不随和。
[ shǔ pì ]即属椑。《左传·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设属辟。”杜预 注:“属辟,棺之重数。”参见“属椑”。
[ zhēng pì ]1.指刑律。《左传·昭公六年》:“火见,郑 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林尧叟 注:“藏争罪之法也。”杨伯峻 注:“言刑书将起争端,故谓刑书为争辟。”《汉书·五行志上》:“郑 以三月作火铸鼎,刻刑辟书,以为民约,是为刑器争辟。”颜师古 注:“著刑於鼎,故称刑器。法设下争,故云争辟。”2.竞相征召。唐 杨炯《宴族人杨八宅序》:“诸侯闻之而愿交,三公礼之而争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