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āi dá ]亦作“拍韃”。象声词。东西落地或撞击所发出的声音。
[ sān dá ]佛教谓能知宿世为宿命明,知未来为天眼明,断尽烦恼为漏尽明。彻底通达三明谓之三达。用以指佛。
[ sān dá zūn ]谓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方面:爵位、高龄、德行。
[ sāo dá nú ]旧时对 蒙古 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 shàng dá ]1.下层或下属的意见到达上层或上级。2.旧指能对德、义等透彻了解并能努力实行。
[ shí shí dá biàn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 shí shí dá wù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 shū dá ]1.古代相传高阳氏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参见“仲容”。2.复姓。
[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 sì chōng bā dá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 sì chōng liù dá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 sì dá ]1.通往四方的道路。2.通达四方。3.谓风行天下。4.谓通晓事理。5.旧指治民的四件大事。
[ le dá ]1.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唐 顾况《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2.超脱。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渊明 自作挽辞,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太虚 之辞哀怨。”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元 无名氏《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
[ nà dá ]1.方言。哪里。2.方言。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