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jiāo ]送去并交付:简历已~用人单位。
[ sòng jié ]1.送走旧节候。谓季节更换。三国 魏 曹丕《槐赋》:“鸿雁游而送节,凯凤翔而迎时。”唐 李峤《十月奉教作》诗:“白藏初送节,元律始迎冬。”白藏,指秋季。2.送别使节。唐 杜甫《东楼》诗:“传声看驛使,送节向 河 源。”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时遣使和好 吐蕃,故用 张騫 寻 河 源故事。”明 何景明《赠韩亚卿还湖南》诗之二:“送节初临夏,廻旌已逼年。”3.送还符节。《晋书·谢玄传》:“河 北骚动,玄 自以处分失所,上疏送节,尽求解所职。”4.谓节日送礼。《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他家既先来与咱家孩子送节,咱少不的也买礼过去,与他家长姐送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广州之中秋节》:“节前人亦多买之送亲友,名曰送节。”
[ sòng jiǔ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2.奉酒;敬酒。3.下酒;佐酒。
[ sòng jiù yíng xīn ]送走旧的,迎来新的。
[ sòng juàn tóu ]科举考试中一种舞弊行为。清 代参加殿试的进士,抄录预拟策首的文句,送交有关阅卷大臣,以图赏识,并俾便识别,谓之“送卷头”,以诗送览者称“送诗篇”。清 赵翼《簷曝杂记·殿试送卷头》:“殿试前,有才之士例须奔竞,以所拟对策首三十餘行,先缮写送诸公之门。卷内有当切题处固不能预拟,而颂圣数语则不拘何题皆可通用也。谓之‘送卷头’。延揽者即以是默识之。”《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转眼復试朝考已过,紧接着殿试……怎奈老爷是个走方步的人,凡那些送字样子、送诗篇儿这些门路皆不晓得去作;自己又年届五旬,那殿试卷子作的虽然议论恢宏,写的却不能精神饱满,因此点了一个三甲。”
[ sòng jué jiàn fǔ ]古代新妇婚后第二天初见舅姑时,先行祭礼,而后舅姑用酒食劳之。见《仪礼·士昏礼》。
[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 ]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yǒu yī bié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bié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sòng kǎo ]1.见“送考”。2.亦作“送攷”。送考生参加考试。明 王世贞《科试考二》:“是岁始令先投诗文,礼部择可取者送考。”3.送交考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据禀,以其种地三十亩,节年欺隐未入流水,卑职以匆匆之 曲阜 送攷,但准差拘,未究其欺隐果实与否。”
[ sòng kuǎn ]1.亦作“送欵”。传送情意。语出南朝梁王僧孺《咏姬人》:“何因送款款,半饮杯中醁。”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2.投诚;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