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n yán cuò yì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 qiǎn yì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构思立意。
[ qiǎn yù zhī huà ]典出《晋书·良吏传·曹摅》。
[ qiǎn zhào ]犹传呼。稗海本《搜神记》卷八:“宗仁 曰:‘公可率意暗书逝者名氏,识之付某,当即遣召。’”参见“传呼”。
[ qiǎn zuì ]旧时指发配犯人于边远地方的罪刑。清 林则徐《访获护送鸦片之巡船人役审明定拟折》:“尹亚全 熬卖烟膏,将来拏获,罪应拟遣罪上减二等,拟以杖一百徒二年半。”
[ xiān qiǎn ]属性词。行动前先派出去担任联络、侦察等任务的(人员或组织):~队。~部队。
[ sàn qiǎn ]遣散。《晋书·武帝纪》:“十四年春正月癸亥,詔 淮 南所获俘虏付诸作部者一皆散遣,男女自相配匹。”《宋史·后妃传上·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未及条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 sòng qiǎn ]1.遣送,送归。《战国策·秦策五》:“若使 子异人 归而得立,赵 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2.指送嫁。《南齐书·王思远传》:“景素 女废为庶人,思远 分衣食以相资赡,年长,为备笄总,访求素对,倾家送遣。”
[ xíng qiǎn ]处置;发落。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便革。”《宋史·任伯雨传》:“臣闻北使言,去年 辽 主方食,闻中国黜 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 南朝 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明史·徐阶传》:“帝恶给事御史抨击过当,欲有所行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