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那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nà tuó ér ]犹言何处。 元 张养浩 《朱履曲》:“却早怯烈司里画招伏,知他那驼儿是荣贵处?” 元 张养浩 《天净沙》曲:“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
[ nà xiāng ]1.何处;哪里。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唤 张千 那厢使用?”《西游记》第七二回:“土地 道:‘大圣 从那厢来?’”《白雪遗音·八角鼓·桃杏花香》:“古来多少风流女,至到而今在那厢?”鼓词《双开锁》:“客人,客人,你在那厢?”2.犹那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当初那 巫山 远隔如天样,听説罢又在 巫山 那厢。”《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那厢站的那个少年,便是 安公子。”
[ nà xiē ]指示代词。指示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奶奶爱把早年间的~事儿讲给孩子们听。
[ nèi xiē gè ]1.亦作“那些箇”。哪里是;说不上。2.亦作“那些箇”。那些;那许多。
[ nà xíng ]移步向前。
[ nà xū ]犹何必。
[ nà xǔ ]1.怎么允许。2.如许。
[ nà yán ]见“那颜”。
[ nà yán ]岂知;岂料。
[ nà yán ]亦作“那衍”。亦作“那延”。蒙古语noyan的音译。义为官吏,王公,长官。后为贵族的通称。《元典章·台纲二·照刷》:“月儿鲁 那颜为头,俺商量来,今后差监察各处行者,照刷出稽迟违错底轻罪过呵,教监察就便斟酌断者。”明 汤显祖《牡丹亭·围释》:“溜金王 患病了,请那颜进。”徐朔方 等校注:“那颜,一作诺颜,蒙古语官长的音译。”《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铁哥 丞相传奉皇太子令旨,教对 金长老 道与 铁哥 都元帅也可那衍、刘万户、和尚万户、抄剌千户 等官。”《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二年安邑长春观道教真人札碑》:“蒙哥 皇帝圣旨里,宣諭倚付 汉 儿田地里应为底先生每底那延真人,悬带御前金牌。”
[ nà yǎn ]官吏,王公,长官。
[ nà yàng ]“那(么)样”可以做定语或状语,也可以做补语。“那么”不做补语。比如“急得那样儿”,不能说成“急得那么”。
[ nà yí ]1.挪借移用。 宋 司马光 《言蓄积札子》:“如本路闕少钱物,即委三司於佗处擘画,那移应副。”《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地方呈明 石知县 家财人口变卖都尽。上官只得在别项那移赔补。”《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自府州县达布政,送户部稽考,以清隐漏那移侵欺之弊。”2.转移;移动。 宋 欧阳修 《论乞赈救饥民札子》:“只闻朝旨令那移近边兵马,及於有官米处出糶,此外未闻别行賑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其图以一平方面,截为十三块,或长方,或半长方,或鋭角,或钝角,展转那移,互相軿凑,或为圭形,或为磬形,或为屋宇形,或为桥梁形。”
[ nà yòng ]挪用。把原定用于某方面的钱物移作他用。
[ nà zán ]亦作“那昝”。亦作“那喒”。犹那时候。
[ nà zǎn ]见“那咱”。
[ nà zǎn wǎn ]犹言哪时候。
[ nà zǎn ]亦作“那儹”。犹言挪移。
[ nà zǎn ]挪移,腾挪。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三:“其乡村县镇人户,不那趲房屋安泊,多是暴露,并无居处。”
[ né zhà ]亦作“那叱”。佛教护法神名。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译,那吒俱伐罗 的省称。相传为 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之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 哪吒 即由此演化而来。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宣律 方知是神异人也,乃少年也。宣律 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 毗沙王 之子 那吒太子 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久矣。’”明 徐复祚《投梭记·魔见》:“则除千手 如来 能化诲,谁怕你八臂 那叱 逞陆梁,永坐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