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shèng ]1.昌盛;兴盛:国势~。2.盛大。
[ lóng sī ]1.隆恩,大恩。2.泛指厚谊。
[ lóng wā ]高出和洼下。引申为贵贱、穷通、尊卑。
[ lóng wò ]优厚。《周书·杨乾运传》:“魏废帝 三年,乾运 至京师。太祖 嘉其忠款,礼遇隆渥。”《新唐书·杨师道传》:“贞观 十年,拜侍中,参豫朝政,亲遇隆渥。”《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老先生来到 盛京,朝野十分重视。皇上恩情隆渥,以礼相待,且推心置腹,急于重用。”
[ lóng wū ]亦作“隆污”。高与低。喻盛衰兴替。语出《礼记·檀弓上》:“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郑玄 注:“污,犹杀也。有隆有杀,进退如礼。”《旧唐书·路随传》:“随 藏器韜光,隆污一致,可谓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宋 苏辙《祭宝月大师宗兄文》:“行有利病,势有隆污,始终一意,不为薄厚。”明 归有光《华亭蔡氏新谱序》:“孰知故家大族实有与国相维持者,繫风俗世道之隆污,所不可不重也。”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是故政治之隆污,係乎人心之振靡。”
[ lóng xī ]谓阴晴。隆,丰隆,云师。曦,日光。
[ lóng xiǎn ]1.犹丕显,显扬。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汉书·王莽传中》:“﹝ 王莽 ﹞又曰:‘赤世计尽,终不可强济。皇天明威,黄德当兴,隆显大命,属予以天下。’”按,隆显大命,即丕显休命。2.高贵显赫。《隋书·李密传》:“光荣隆显,举朝莫二。”《旧唐书·李宗闵等传论》:“宗閔、嗣復,承宗室世家之地胄,有文学政事之美名,徊翔清华,出入隆显。”
[ lóng xiǎng ]深思。晋 陆机《拟兰若生朝阳》诗:“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