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èn lì ]1.雷声。雷声猛烈,故称。2.形容声响猛厉。3.威猛严厉。4.整肃;整治使严肃。5.巨大的灾祸。
[ zhèn lín ]指龙。《易·说卦》:“震为龙。”又龙为鳞虫之长,故称。《汉书·叙传上》:“《震》鳞漦于 夏 庭兮,帀三正而灭 姬。”颜师古 注:“应劭 曰:‘《易》《震》为龙,鳞虫之长也。漦,沫也。’谓 褒姒 也。”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祥飞井络,震鳞题瑞朔之元;祉绚新郊,枵兽纪和年之序。”
[ zhèn líng ]1.指房屋的摇摇欲坠、破败。2.侵凌,欺凌。
[ zhèn lóng fā kuì ]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zhèn nán ]语本《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后以“震男”用为对对方长子的敬称。
[ zhèn níng ]震动及于边远之地。谓其很高的威望,边远之地亦被影响所及。凝,深远。
[ zhèn qū ]1.指东方。2.发生地震的地区。
[ zhèn rǎo ]惊动不安貌。《晋书·石勒载记上》:“晋 伏兵大发,败 季龙 于 巨灵口,赴水死者五百餘人,奔退百里,及于 勒 军。军中震扰,谓王师大至。”唐 韩愈《曹成王碑》:“﹝ 成王 ﹞ 绍爵 三年而 河 南北兵作,天下震扰。”《新唐书·白居易传》:“是时,盗杀 武元衡,京都震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