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jiǎ dǐ bīng ]亦作“餙甲底兵”。整理铠甲,磨快武器。饰,通“飭”;底,通“砥”。
[ shì jiǎ ]亦作“饰价”。谓以欺诈手段抬高价格。《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与闻国事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市者不饰价。”参阅 清 洪颐煊《读书丛录·饰贾》。
[ shì jīn ]1.以幅巾裹头。谓不加冠冕。2.谓不冠带,隐居赋闲。3.婉词。指死亡。上古人死时不冠而裹巾。见《仪礼·士丧礼》。
[ shì mào ]1.显示于仪表。《礼记·乐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孔颖达 疏:“礼以检跡於外是饰貌也。”陈澔 集说:“饰貌者,礼之检於外。”2.装饰表面。《史记·礼书》:“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3.修饰容貌。汉 刘向《说苑·建本》:“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宋 刘敞《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禄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
[ shì miàn ]一种用于墙的防护或装饰的面层(如砖或石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