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huā kuí ]1.指梅花。亦喻文坛领袖。2.借喻美女。
[ huā kuí ]百花的魁首,多指梅花,旧时也比喻有名的妓女。
[ dòu kuí ]1.指北斗七星之第一至第四星,即枢、璇、玑、权。2.泛指北斗。3.喻指德高望重或才学冠世而为众人景仰的人。
[ jù kuí ]1.指物体中的巨大者或占首位者。《齐民要术·藷》引《异物志》:“甘藷,似芋,亦有巨魁。”陈毅《赞金字塔》诗:“金字塔,何巍巍!人民劳动此巨魁。”2.首领,大头头。清 姚鼐《张逸园家传》:“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餘。”《“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虽然,章氏(章宗祥)死而卖国贼之巨魁未死也。”
[ lún kuí ]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亦指中选第一名。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开庆六士》:“时相好名,牢笼 宜中 为抡魁,餘悉擢巍科。”明 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文省幸抡魁,到皇都赴礼闈。”《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功名着意本抡魁,一字争差不得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以是抡魁。明年,举进士,授词林。”
[ lún kuí ]1.指科举考试中夺魁为榜首。伦,通“抡”。2.特指状元。
[ nào wǔ kuí ]明 清 科举考试时庆祝五经魁首揭榜的一种活动。
[ huò kuí ]犹罪魁。指酿成祸患的主要人物。
[ jīn kuí xīng ]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
[ shěng kuí ]即省元。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绍兴 戊辰,王佐 为状元;庆元 丙辰谅阴榜,莫子纯 以省魁为状元:皆 越 人。”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自 煜 庆历 六年为省魁,至 绍兴 四年,汪华 復为礼部第一,然未有为状元者。”参见“省元”。
[ lián kuí ]科举时代在乡试、会试中接连考取第一名。
[ liú kuí ]模拟其形的以楢槐瘤制的酒樽。或有铜铸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