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 lǚ ]麻鞋。唐 姚合《送无可上人游越》诗:“清晨相访立门前,麻履方袍一少年。”
[ mā ma ]〈形〉用于“麻麻黑、麻麻亮”。形容天快黑或天刚有些亮。[ má má ]〈形〉用于“密麻麻、密密麻麻”。形容又多又密。
[ má mɑ hū hū ]1.迷迷糊糊;不清楚。《西游记》第七八回:“那老军猛然惊觉,麻麻糊糊的睁开眼,看见 行者。”2.马马虎虎;不认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还有那六十万,值得了多少,麻麻糊糊拿了出来,好歹顾全个大局。”朱自清《古诗一首》:“这两句单从文义上看,只是说麻麻糊糊办完了公事,上 快阁 看晚晴去。”
[ mā ma liàng ]状态词。(天)刚有些亮:天~他就起床了。
[ má mù ]1.身体某部分发麻以至丧失感觉:浑身~。手脚~。2.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思想~。
[ má mù bù rén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 má pí cūn ]状如麻皮的皴笔。画山石法之一。
[ má pó dòu fǔ ]用调味品烹调成的又麻又辣的豆腐羹。相传为 麻婆 所创,故称。
[ má què ]1.鸟,头圆,尾短,嘴呈圆锥状,头顶和颈部栗褐色,背面褐色,杂有黑褐色斑点,尾羽暗褐色,翅膀短小,不能远飞,善于跳跃,啄食谷粒和昆虫。有的地区叫家雀儿(jiāqiǎor)。2.麻将。
[ má què zhàn ]一种游击战法。游击队或民兵组成小分队,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以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为主要目的。
[ má shā ]1.用麻的细纤维纺成的纱。2.用细棉纱或棉麻混纺织成的平纹布,常有纵向的突起条纹。多用来做夏季的衣服。
[ má shí ]凿成的石块,用于建筑或铺路:~板。~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