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àng wèi ]手持兵仗的侍卫。《晋书·姚襄载记》:“战骑度 淮,见 豫州 刺史 谢尚 于 寿春,尚 命去仗衞,幅巾以待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坚 潜令 賁 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谓曰:‘欲求富贵者宜相随。’”胡三省 注:“仗卫,执仗而宿卫之兵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同光 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 明堂殿 受朝贺,仗衞如式。”
[ zhàng xià ]1.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宋 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2.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 zhàng yāo ][口]从背后支持、援助。
[ zhàng yì ]1.主持正义:~执言。2.讲义气:为人~。
[ zhàng yì zhí yán ]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zhàng yuè ]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
[ zhǐ zhàng ]仰仗;依靠:这里农民一年的生计就~地里的收成。
[ zhōng zhàng ]中军帐。《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没根 效其号令,夜入 魏 营,至中仗,珪 乃觉之,狼狈惊走。”
[ zhèng zhàng ]指朝廷举行祀天、朝会等大典用的仪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初,有司将立正仗,宿设乐县於殿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