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ǐn liàng ]1.品评;衡量。2.为品味、品尝。
[ pǐn liào ]明 内廷畜养的动物,各有品级,按品级供给的饲料,称为“品料”。
[ pǐn lìng ]选拔官吏的格令。分九个品级。《魏书·高祖纪下》:“﹝ 太和 十九年﹞十有二月乙未朔,引见羣臣於 光极堂,宣示品令,为大选之始。”
[ pǐn mào ]1.相貌:~俊俏。2.人品和相貌:~兼优。
[ pǐn míng ]品尝茶的滋味。也泛指喝茶。茗(míng)。
[ pǐn pǐn ]1.犹每样。2.式样众多貌。
[ pǐn píng ]评论高下:~诗文。~产品质量。服饰设计~。
[ pǐn qí ]齐等;并排。《元典章·刑部六·品官相殴》:“县尉 和元,皇庆 二年三月初一日习仪,因与本县达鲁花赤 揑古伯 品齐排拜致争。”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离骚》:“我的车从聚集着有一千多乘,品齐着玉制的轮子并辔而驰。”
[ pǐn rén ]1.众人;常人。2.品评人才。
[ pǐn sè ]品种花色:~齐全。指品红、品蓝、品绿等颜色。
[ pǐn sè yī ]北周 侍卫官的礼服。《周书·宣帝纪》:“﹝ 大象 二年三月丁亥﹞詔天臺侍衞之官,皆著五色及红紫緑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