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n huàn ]1.善于幻术。2.指善意的戏谑。
[ shàn huì ]1.善于;擅长。《水浒传》第一○一回:“七尺身材壮健,善会偷香窃玉。”《西游记》第六七回:“﹝我﹞也能搅海降龙母,善会担山赶日头。”2.指寺庙举行的法会。《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他庙里一年两季善会,知客是要出来让茶送酒、应酬施主的。”
[ shàn huǐ ]谓因丧亲过作哀伤而瘦弱变形。
[ shàn gǔ ]1.高价。贾,通“价”。2.便于经商;善于经商。3.指善贾者。
[ shàn jiàn ]1.良好的规劝。《韩非子·难一》:“非其行则陈其言,善諫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之於君也。”2.谓善于规劝。《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故 良 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 良 者,可谓善諫矣。”
[ shàn jié ]好的部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唐 孔颖达 疏:“此二菜其根有恶,《诗》故云上善下恶,食之者取善节也。”
[ shàn jīng ]好的法则。《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杜预 注:“经,法也。”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
[ shàn jīng ]古代人主为求善言所立之旗。语出《管子·桓公问》:“舜 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汉书·文帝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欲有进者,立於旌下言之。”宋 范仲淹《从谏如流赋》:“我后光被羣方,柔怀多士,陈谤木而听政,建善旌而求理。”
[ shàn juàn ]1.相传为 尧 舜 时隐士。《庄子·让王》:“舜 以天下让 善卷。善卷 曰:‘余立於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吕氏春秋·下贤》:“尧 不以帝见 善綣,北面而问焉。”唐 王维《过沉居士山居哭之》诗:“善卷 明时隐,黔娄 在日贫。”2.洞名。旅游胜地,在 江苏省 宜兴县 西南 螺岩山 上。有上、中、下、后四洞,多大型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石狮、石象等景物。下洞地下河可行小舟,自后洞出。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国山 ﹞其东南曰 善卷洞,一名 龙巖洞。有三:一曰乾洞,其二曰大、小水洞。相传 周幽王 二年,洞忽自裂,门广二十尺,初入若险仄,中极平旷,可坐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