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òu bào ]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 zòu běn ]1.臣下向皇上奏明下情;泛指下级向上级反映情况。2.参奏时上呈的文本。
[ zòu biǎo ]1.上表文。2.向帝王奏事的表文。
[ zòu cān ]向帝王上书弹劾官吏的过失。《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但有不守官箴,不惜民瘼的,一并准他一体奏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前日藩臺接了这信,便回过制臺,叫他自己请假回去,免得奏参,保全他的功名。”
[ zòu chà ]元、明、清 时在某些官署中设置的供差遣的官职。
[ zòu chāo ]唐 宋 时门下省所用文书之一种。
[ zòu dāng ]审案完毕向皇帝奏闻处罪意见。当,判罪。
[ zòu dāo ]1.运刀,进刀。语本《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奏刀騞然。”宋苏轼《十二琴铭·天球》:“有蔚者桐,僵于下阳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小松﹞又谓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二语可为刻印二昧。”2.喻下笔作文。
[ zòu dú ]1.书写奏章的简牍。2.犹奏章。
[ zòu duì ]1.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安西 衙将 刘文树,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邇英阁。”《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圣人﹞问了问他的家世学业,又见他奏对称旨,天颜大悦。”2.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盖典生纪传,謨开集议;贡附典而肇记志,范媵謨以启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