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ū zéi qì ]旧时相传行诈之人用墨鱼腹囊中黑液书写的文契。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上》:“乌贼契,江 东人取乌贼墨书契以紿人财物。书迹如淡墨,逾年自消,唯空纸耳。”参见“乌鰂墨”。参阅 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乌贼》。
[ yǎ qì ]1.十分契合。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刘真长 之远致,雅契高风。”2.交情。唐 王勃《上明员外启》:“垂雅契於长年,叙情交於累世。”清 徐士銮《宋艳·奇异》:“虽无雅契,特以同郡之故,医疗棺敛,寄攒遣发,皆一力任之。”
[ yào qì ]契约;盟约。多指以强力胁迫对方订立的盟约。
[ yuán qì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原有文书。
[ sù qì ]1.犹宿缘。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经三宿三日后,女即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会可三宵,不可久居,当有祸矣。’”唐 唐彦谦《游南明山》诗:“投閒息万机,三生有宿契。”《太平广记》卷二九六引 唐 无名氏《八朝穷怪录·萧总》:“﹝神女﹞谓 总 曰:‘萧郎 遇此,未曾见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清 曹寅《题史蕉饮春泉洗药图》诗:“省识画图犹宿契,年年灵树祝长春。”2.先前的约言;事先的许诺。《南史·崔慧景传》:“于时 卢陵王 长史 萧寅、司马 崔恭祖 守 广陵城,慧景 以 宝玄 事告 恭祖。恭祖 先无宿契,口虽相和,心实不同。”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后三年,岁在丁丑,﹝ 淳于棼 ﹞亦终於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矣。”按,槐安国 王曾语 淳于:“后三年当令迎卿。”3.久已投合。《云笈七籤》卷七二:“君无友丧国,臣无友失忠,庶人无友丧家,道无友失真,所以 玄元 与 尹喜 宿契,孔子 与 渔父 合机。”4.大愿,宏愿。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我求佛圣果,我学佛能捨,是身如响,是身如泡,流转四生,往来六趣,宿契弘誓,不违物欲。”
[ xiān qì ]道家语。谓与仙人有前缘、情分。
[ yā qì ]买卖不动产时,买方先付与卖方一部分钱,将卖方的产业契约作抵押。
[ yīn qì ]犹姻眷,姻缘。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妈妈与你选个有才有貌底官人,共成姻契。”明 无名氏《綵楼记·抛球择婿》:“早成就百年姻契。”明 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勤劳王事,奔走江关,再无工夫,得谐姻契。”
[ yàn qì ]指旧时官府调验平民不动产所有权的契据。
[ yōu qì ]1.冥合,默契。2.隐微的心情或契机。
[ yù qì ]1.玉制的符契。古代帝王用为召太子的凭证。2.借指太子。
[ tóng fú hé qì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