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tān ]1.亦作“奸贪”。邪恶贪贿。《后汉书·陈宠传》:“西州 豪右并兼,吏多姦贪,诉讼日百数。”《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元年》:“天官侍郎 安平 崔玄暐,性介直,未尝请謁。执政恶之,改文昌左丞。月餘,太后谓 玄暐 曰:‘自卿改官以来,闻令史设斋自庆。此欲盛为姦贪耳;今还卿旧任。’”2.指以非法手段取利。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商贾指东説西,皆为奸贪诡譎。”3.指邪恶贪贿的官吏。元 曹伯启《休日陪汉阳诸名公登秋兴亭觞咏》:“知音更有驄马客,威稜坐可惩奸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目前奸贪横行,公道沦丧,谁肯仗义执言?”
[ jiān tè ]1.亦作“姦匿”。亦作“奸慝”。指奸恶的人。《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暴乱。”《左传·昭公十四年》:“詰姦慝,举淹滞。”孔颖达 疏:“姦,邪;慝,恶。”三国 魏 曹丕《策孙权九锡文》:“君忠勇并奋,清除姦慝。”唐 陈子昂《禡牙文》:“奸慝窃命,戎夷不恭,则必肆诸市朝。”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子忿懥》:“宋 名臣録,自大姦慝外,凡在是非间者皆不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给事中陈庆桂奏折》:“仰见皇上严惩奸慝,执法无私。”2.奸恶的心术或行为。汉 王符《潜夫论·班禄》:“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民无姦匿。”晋 孙盛《晋阳秋·钱凤》:“钱凤 字 世仪,吴 嘉兴 尉子也,奸慝好利,为 敦 鎧 曹参军,知 敦 有不臣心,因进説,后 敦 败,见诛。”《北齐书·昭帝纪》:“帝性颇严,尚书郎中剖断有失,輒加捶楚,令史姦慝,便即考竟。”《明史·姜埰传》:“士子作文,高谈孝悌仁义,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章炳麟《讨满州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
[ jiān tōng ]1.男女私通。2.私相勾结。
[ jiān tōu ]亦作“姧偷”。亦作“奸偷”。指为非作歹,偷盗财物。汉 王褒《僮约》:“往来市聚,慎护姧偷。”唐 韩愈《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姦偷。”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宋 曾巩《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银铜场,冶者復业,而岁课大溢,为尉能发奸偷。”
[ jiān wán ]1.亦作“奸顽”。奸诈不法的人。唐 元稹《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明史·太祖纪三》:“朕起兵至今四十餘年,灼见情伪,惩创奸顽。”2.奸诈不老实。元 无名氏《新水令·闺情》套曲:“他性格奸顽,不寄平安。章臺 柳恣意留连,蟾宫桂未许躋攀。”《水浒传》第十八回:“晁盖 这厮,姦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明 李贽《安期告众文》:“第二等躲懒僧众三名,第三等奸顽僧众一名。”束为《老长工》:“当时,老实肯干的社员都干活去了,剩下几个奸顽圪蛋,眼前摆着扁担箩头,不去送粪,围着我看热闹哩!”
[ jiān wǎng ]1.奸诈不正。汉 王符《潜夫论·本政》:“臣忠良则君政善,臣姦枉则君政恶。”《后汉书·五行志二》:“先是 梁太后 兄 冀 挟姦枉,以故太尉 李固、杜乔 正直,恐害其事,令人诬奏 固 乔 而诛灭之。”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八:“第五伦 领 长安市,公平廉介,无有姦枉。”2.指奸邪不正的人。《黄石公三略》卷上:“羣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姦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谓乱源。”
[ jiān wǎng ]1.欺诈。2.指欺诈诬罔的事情。
[ jiān wéi ]亦作“姧为”。见“姦伪”。
[ jiān wéi ]亦作“姧唯”。犹奸回。奸恶邪僻。
[ jiān wěi ]1.亦作“姧偽”。亦作“奸偽”。亦作“姧为”。2.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 jiān xiá ]1.指地方上多结私交、行为不法的人。2.犯禁任侠。
[ jiān xiá ]1.亦作“奸黠”。奸猾。2.指奸猾的人。3.聪慧。
[ jiān xiān ]1.奸诈邪恶。2.奸邪的人。
[ jiān xiàng ]1.亦作“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2.指阴险狡诈的相貌。
[ jiān xié ]1.奸诈邪恶。2.奸诈邪恶的人:~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