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uān liú ]1.宣扬。2.流布;流传。3.泄放水流。
[ xuān lòu ]泄露。《宋书·何承天传》:“二十四年,承天 迁廷尉,未拜,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旨,承天 宣漏之,坐免官。”《南史·宋竟陵王诞传》:“咏之 与 建康 右尉 黄达 往来,诞 疑其宣漏,诬以罪被杀。”
[ xuān lù ]1.泄露;透露。2.显露;外露。
[ xuān má ]唐 宋 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宋 张元干《醉花阴》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元 贡师泰《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蜡夜深催视草,紫泥春蚤听宣麻。”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潍县 相国大拜时,太夫人犹无恙,宣麻日,公喜咏云:‘更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 xuān míng ]明白宣布;公开表明:~观点。
[ xuān míng wáng ]宋 代对 陶唐氏 之火正 阏伯 的封号。传说其为 高辛氏 子,居 商丘,奉祀大火之星,后世祭大火,因以其为配。《宋史·礼志六》:“乾道 五年,太常少卿 林栗 等言:‘本寺已择九月十四日,依旨设位,望祭 应天府 大火,以 商丘 宣明王 配。二十一日内火,祀大辰,以 閼伯 配。大辰即大火,閼伯 即 商丘 宣明王 也。缘国朝以 宋 建号,以火纪德,推原发祥之所自,崇建 商丘 之祠,府曰 应天,庙曰 光德,加封王爵,锡謚 宣明,所以追严者备矣。今有司旬日之间举行二祭,一称其号,一斥其名,义所未安。乞自今祀荧惑、大辰,其配位称 閼伯,祝文、位版并依 应天府 大火礼例,改称 宣明王,以称国家崇奉火正之意。’”
[ xuān mìng ]1.传达皇帝的诏命。2.皇帝的诏命。3.宣扬威命。
[ xuān ní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见《汉书·平帝纪》。晋 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辞赋拟 相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 xuān pái ]1.宋代,诸王、节度、观察使、州府、军、监、县印,皆有铜牌,谓之“宣牌”。由朝廷授给,以证明官职身份。2.即檄牌。
[ xuān pán ]明 代 宣德 间官窑所产瓷盘。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予在 秣稜,见佛手柑初至,一老年客市数枚,疾驰供 李姬 丽贞。姬頷之,命婢取去。少顷入 李 室,则宣盘中层迭数十,鲜妍硕大,愈客赠者十倍。”
[ xuān píng mén ]汉 代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名 宣平门,也叫 东都门 或 都门,省称 宣平。
[ xuān qì ]1.谓发散阳气,以生万物。2.宣泄滞气。
[ xuān qià ]1.普遍沾溉。2.普遍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