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n miào ]1.即祆祠。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2.即民间故事“火烧祆庙”中蜀帝公主与其乳母之子陈生相约私会处。
[ xiān miào huǒ ]即火烧祆庙的民间故事。相传 蜀 帝公主与乳母 陈氏 之子相爱,约定在祆庙相会。公主入庙,见 陈生 熟睡,遂解玉环附生怀中而去。生醒,知恋人远去,怨气化火身与庙俱毁。见《渊鉴类函》卷五八引《蜀志》。后用为姻缘不遂之典。
[ xiān shén miào ]即祆庙。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河南府 立德坊 及南市 西坊 皆有 胡 祆神庙。”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宋次道《东京记》:‘宁远坊 有祆神庙。’”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本则合暮登天子堂,没来由夜宿祆神庙。”
[ xíng miào ]天子巡幸或大军出征临时所立的庙。
[ yuè fēi miào ]民间习称“岳王庙”。宋 代名将 岳飞 的祠庙。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 栖霞岭 下。南宋 隆兴 元年(1163年),孝宗 即位,岳飞 之冤昭雪,改葬遗骸于此。嘉定 十四年(1221年),改北山 智果院 为祠庙,即今之 岳王庙。现存建筑系 清 代以后陆续重建,1979年曾全面整修。为古今重要名胜。又 河南省 汤阴县 亦有 岳飞庙。在 汤阴 县城西南隅。建于 明 初,历经修葺,建筑群面积达四千平方米。庙内有正殿、寝殿,周围有 岳云殿、四子殿、孝娥殿、岳珂殿、三代祠 等建筑,并保存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今为 岳飞纪念馆。
[ yuè miào ]1.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2.指岳飞庙。详“岳飞庙”。
[ tán miào ]坛庙建筑是中华民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文庙、武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各地还有祭社稷的庙,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 xiǎng miào ]帝王祭祖庙。饗,通“享”。
[ xiǎo miào ]1.古代帝王高祖以下的庙,与“大庙”对言。《周礼·夏官·祭仆》:“大丧,復于小庙。”郑玄 注:“小庙,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2.帝王之庶出者为其生母所立之庙。《梁书·武帝纪中》:“﹝ 天监 元年﹞冬十一月己未,立小庙。”此即 梁太祖 庶母之庙。《隋书·礼仪志二》:“又有小庙,太祖太夫人庙也。非嫡,故别立庙。”
[ xué miào ]即 孔子 庙。唐 以后,各州县建 孔子 庙,与学宫同址,故称。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咸亨 元年,又詔州县官司营葺学庙。”
[ yuán miào ]在正庙以外另立的宗庙。《史记·高祖本纪》:“及 孝惠 五年,思 高祖 之悲乐 沛,以 沛宫 为 高祖 原庙。”裴骃 集解:“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唐 唐彦谦《长陵》诗:“丰 上旧居无故里,沛 中原庙对荒丘。”宋 程大昌《考古编·庙在郡国亦名原庙》:“﹝ 汉惠帝 ﹞乃詔有司立原庙,原庙之名始此。原者,如原蚕之原,既有大庙,又有此庙,是取‘重’、‘再’为义也。”清 吴伟业《钟山》诗:“金棺移塔思原庙,玉匣藏衣记奉常。”
[ tài miào ]明清帝王祭祖的宗庙建筑。现存的太庙建筑仅有北京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嘉靖二十四年(1544)重建至现存规模。平面为矩形,有两重围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有戟门、前殿、中殿和后殿等。其墙内、墙外广植柏树,烘托出整体建筑群的凝重与肃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tǔ dì miào ]供奉土地神的庙。有的地区也叫土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