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役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xíng yì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汉 桓宽《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唐 戴叔伦《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思归又一春。”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2.泛称行旅,出行。南朝 梁 柳恽《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唐 李白《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清 戴名世《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郁达夫《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 yáo yì ]亦作“傜伇”。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yì bīng ]服劳役勤务的士兵。
[ yì chē ]车名。供役之车,庶人所乘。
[ yì chén ]谓供使令之臣。
[ yì diào ]服役与征户税。
[ yì dīng ]服劳役者。
[ yì fǎ ]1.谓为法令所役使。《慎子》逸文:“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宋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2.差役之法。宋 秦观《论议上》:“夫所谓役法者,其科条品目虽曲折不同,大抵不过差、免二法而已。”《明史·食货志二》:“役法定於 洪武 元年。”
[ yì fèi ]劳役和战费。亦指战费。
[ yì fū ]1.服役的人。《管子·轻重己》:“处里为下陈,处师为下通,谓之役夫。”唐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宋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妾有墓在正南所开池处,君戒役夫勿伤吾墓。”2.泛指操贱役者。明 何景明《石矶赋》:“彼执笱繫竹,操绳逝梁,较获易捕,乃潢污之陋渔,水滨之役夫也。”3.詈词。贱货、贱胚。《左传·文公元年》:“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 职 也。”杜预 注:“役夫,贱者称。”鲁迅《坟·论“他妈的!”》:“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非是‘役夫’,‘奴’,‘死公’。”
[ yì fù ]劳役赋税。
[ yì hù ]1.闾里中负责差役的人户。《水浒传》第十八回:“晁盖 这厮,姦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箇不怪他。”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二》。2.服役之人户。《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 五年,处州 松阳县 倡为义役,众出田穀,助役户轮充,自是所在推行。”
[ yì lì ]犹效力。
[ yì lì ]谓役使小民而获利。
[ yì lì ]1.服贱役的人。2.谓服役。
[ yì líng ]1.适合服兵役的年龄。2.服兵役的年数。
[ yì lìng ]役使,驱遣。
[ yì lǜ ]犹役思。
[ yì mǎn ]清 制,各衙门书吏供职满五年,得分别情况,或考或免,谓之役满。役满人员由吏部铨定选用。参阅《清会典·吏部六·铨政》。
[ yì mén ]犹役户。指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