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ū shā cǐ liáo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 pū shan ]眨;闪动:他~着一双大眼睛。
[ pū shan ]扑棱(pū·leng):~翅膀。
[ pū shǒu ]1.扑击的招数。《水浒传》第二九回:“原来説过的打 蒋门神 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2.指相扑的好手。《水浒传》第七三回:“今年有个扑手好汉,是 太原府 人氏,姓 任,名 原,身长一丈,自号 擎天柱。”
[ pū shuò mí lí ]古乐府《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抓住兔子的耳朵把它提起来,雄的脚必搔爬(扑朔),雌的则把眼眯起(迷离),由此可辨雄雌。但在奔跑时,则很难分辨是雄是雌。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
[ pū suō suō ]犹扑簌簌。泪水不断地下落貌。
[ pū suǒ suǒ ]1.犹扑簌簌。泪水不断地下落貌。2.犹扑簌簌。象声词。
[ pū tǎo ]讨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扑讨凶逆,以寧社稷。”《南史·邓元起传》:“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贼既势挫,必当离散,然后可扑讨也。”
[ pū tēng ]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小王~一声,从墙上跳下来。[ pū teng ]挥霍;浪费:钱全~完了。
[ pū téng téng ]1.气盛貌。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越惹他必丢疋搭的嚮駡儿这一塲扑腾腾气。”2.扬鞭策马貌。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王孙乘骏马,扑腾腾金鞭裊落花。”3.象声词。形容击鼓、落水等声音。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落得这扑腾腾鼙鼓惊魂,明晃晃剑戟侵眸。”《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扒下长裤脱了短衫,扑腾腾统统下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