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ū wèi ]1.拘束畏惧。2.谓使人感到拘束畏惧。
[ jū wén ]1.拘泥于成法。《后汉书·崔駰传》:“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宋 曾巩《杂诗》之二:“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夫蝗蝻几徧 河朔,而邸吏拘文,封还奏牘,必俟其扑尽方许上闻。”2.拘泥于文义。参见“拘文牵义”。
[ jū wén qiān yì ]拘泥于字义、文义。
[ jū jié ]拘束其身。谓欲清高而反致自缚。
[ jū xiè ]亦作“拘紲”。拘禁,囚禁。《隶释·汉巴郡太守张纳碑》:“刑无斧鉞之周,犴无拘紲之人。”唐 顾况《露青竹杖歌》:“市头格是无人别,江海贱臣不拘絏。”
[ jū xū ]比喻见闻狭隘。《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意思是水井里的蛙不能和它谈大海,因为它受住所的拘限,没见过大海。虚:同墟,所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