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āi qǐn ]1.斋戒寝宿。2.斋戒时居住的地方。
[ zhāi shè ]1.家居的房舍;书房。2.学舍。
[ zhāi shēng ]斋生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 zhāi shí ]佛教语。吃斋食的时间。自黎明至正午之间。
[ zhāi shí ]1.古人斋戒时所用的饭食。2.供僧、尼或佛教徒吃的素食。
[ zhāi shì ]指诵经拜忏、祷祝祈福等佛事。
[ zhāi sù ]1.持斋吃素。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寅午戌月,世人多斋素,谓之三长善月,其事盖出于佛书。”2.素食。《西游记》第十八回:“喜得还喫斋素;若再喫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喫个罄浄!”
[ zhāi sù ]在祭祀或典礼前,先一日斋戒独宿,表示虔诚。
[ zhāi suǒ ]1.祭祀前斋戒、习礼的场所。2.布施斋食的场所。
[ zhāi tán ]1.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场所。2.道土诵经礼神的场所。
[ zhāi táng ]1.寺庙中的用斋食的地方。2.寺院中用来诵经的殿堂。3.供斋戒用的房屋。
[ zhāi tíng ]供斋祠用的亭子。《北齐书·陈述祖传》:“初 述祖 父为 光州,於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清 顾蔼吉《隶辨·华山亭碑》:“此碑先脩斋亭,在其年之正月脩庙。”
[ zhāi tíng ]1.古人斋戒时居住的庭院。2.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