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方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fāng liáng ]传说中的山精鬼怪名。
[ fāng liàng ]正直而诚实。
[ fāng liàng ]犹丈量。
[ fāng lǐng ]1.方形衣领。2.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
[ fāng lǐng jǔ bù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fāng lǐng yuán guàn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 fāng liú ]1.作直角转折的水流。相传其下有玉。2.犹周流。
[ fāng lüè cè ]科举考试中应试的有关治国方略的策文。
[ fāng mǎ ]缚马。
[ fāng mài ]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
[ fāng miàn ]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优势是在我们~,不是在敌人~。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 fāng miàn dà ěr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fāng miàn guān ]古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之官。明 清 时指地方政府长官,如巡抚、都御史等。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旧制,天下朝覲官至者,方面官随品级序於京官之次。”《明史·冯师孔传》:“﹝ 崇禎 十六年﹞举天下贤能方面官,郑三俊 荐 师孔。”参阅 明 王琼《双溪杂记》。参见“方面”。
[ fāng miàn jūn ]1.军队战时 由若干个集团军或军组成的一级组织。一般隶属统帅部,是诸军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2.担负一个 战略方向作战任务的军队编组。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
[ fāng míng ]四方之名。指辨识方向。《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郑玄 注:“方名,东西。”《隋书·经籍志一》:“古者童子示而不誑,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书计。”
[ fāng míng ]1.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郑玄 注:“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贾公彦 疏:“谓合木为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则神明之象,故名明。此 郑 解得名方明神之义也。”胡培翚 正义:“方明,以方四尺之木为之,上下四方,共有六面。设六色者,每面各设一色,以象其神。设六玉者,每面各设一玉,以为之饰。”《汉书·律历志下》:“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序》曰:‘成汤 既没,太甲 元年,使 伊尹 作《伊训》。’《伊训》篇曰:‘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 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言虽有 成汤、太丁、外丙 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2.传说中人名。
[ fāng míng tán ]设有上下四方神明之象的祭坛。
[ fāng mìng ]违命。书信中 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嘱托不能照办的谦词。
[ fāng móu ]方策;谋略。
[ fāng mù ]1.相传仙人偓佺因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变方,能飞行逐走马。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偓佺》。2.方形之孔。3.水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