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旗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qí mín ]旗人与 汉 人。
[ qí pái ]1.亦作“旂牌”。写有“令”的旗和牌,封建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须知生杀有旗牌,只为军中惜将才,不然斩一胡儿首,何用亲烦圣断来。”明 唐顺之《祭刀文》:“某钦承朝命,给有旗牌。”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国家设旂牌,原使封疆得便宜从事,则既服吾以旂牌斩之而后奏;有不合,吾任之。”2.旗牌官的简称。《清史稿·兵志二》:“﹝ 乾隆 ﹞五十三年諭提、镇不得私立旗牌、伴当等名,致侵兵额。”郭孝成《议和始末》:“刘承恩、蔡廷干 请见 民国 鄂 军都督 黎元洪。先由旗牌通知,黎元洪 即行许可。”3.犹旗号。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为招摇、为无赖,假冒文明面目,装作维新旗牌。”
[ qí pái guān ]担任传递号令等职的军吏。
[ qí páo ]中国妇女穿的一种长衣。原为满族旗人妇女所穿,故名。
[ qí pèi ]旌旗。
[ qí qí ]亦作“旂旗”。旌旗。《左传·桓公三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画於旂旗,象天之明。”孔颖达 疏:“旂旗是九旗之总名。”南朝 梁 江淹《萧拜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章》:“鑾輅旗旂,方幸於臣府。”宋 刘攽《和王正仲熙宁郊祀二十韵》:“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旂。”
[ qí qì ]诸旗及与之有关的器物。
[ qí qiāng ]1.亦作“旗鎗”。旗与枪。战争的工具。2.旗杆端。3.绿茶名。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茶芽刚刚舒展成叶称旗,尚未舒展称枪,至二旗则老。参阅宋王得臣《麈史》卷中。4.见“旗枪”。
[ qí rén ]原指清代编入八旗旗籍的人。后专指满族人。
[ qí sǎn ]即旗盖。
[ qí shí ]同“旗帜”。章炳麟《别录》:“夫如是,则改正朔、易服色、异官号、变旗识,足以尽革命之能事矣。”参见“旗帜”。
[ qí shǒu ]在队伍前面打旗子的人。常用来比喻领导群众前进的先行人物: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
[ qí tián ]清 朝旗人的田地。
[ qí tíng ]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唐 王勃《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唐 杜甫《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唐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宋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词:“旗亭唤酒,付与 高阳 儔侣。”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德报》:“其人得金后,为旗亭业,居数年,颇获利。”郁达夫《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 qí tóu ]1.旗帜的上部。2.队前掌旗的人。3.兵卒之长。4.以旗为编制单位的军队首领。5.旗人妇女之发髻。
[ qí wàng ]酒旗。
[ qí wěi ]旗帜的尾端。
[ qí wèi ]亦作“旂尉”。旗军的尉官。
[ qí wù ]1.画有物象的旗帜。2.泛指各种旗帜。
[ qí xià ]下属;部下:他的~个个精明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