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ùn dé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 ]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 liáng chāng ]亦作“梁倡”。谓处境狼狈,进退失据。
[ shùn tiān zhě chāng,nì tiān zhě wáng ]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 shùn wǒ zhě chāng,nì wǒ zhě wáng ]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我的就要遭到灭亡。形容专横残暴。《史记·太史公自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逃亡)。” 昌:昌盛。逆:违背。
[ 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 míng chāng ]1.唐 代 开元 十七年置 明昌州,后名 雅州。其境 蒙山 顶之茶,香味馥郁。唐 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十一:“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 明昌 几角茶。”2.昌盛发达,昌明。《宋史·乐志七》:“佑我基命,格于明昌。”
[ lián chāng gōng ]宫殿名。唐高宗 显庆 三年所建,故址在今 河南省 宜阳县。唐 元稹《连昌宫词》:“连昌宫 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亦省称“连昌”。宋 苏辙《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之二:“山分 少室 云烟老,宫废 连昌 草木长。”清 陈维崧《探春慢·新正四日东华门道上同徐电发并辔作》词:“连昌 上锁,多少新愁,恰被宫鶯啼破。”
[ pú chāng hǎi ]今 新疆 东部的 罗布泊。自 汉 至 唐 称为 蒲昌海,又名 盐泽。地当 西域 东方的门户,为当时东西交通主要路线所经过。
[ wǔ shì qí chāng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 xiá chāng ]久盛不衰。 唐 陈子良 《隋新城郡东曹掾萧平仲诔》序:“赤眉作梗,黄屋云亡, 有嬀 之后,应运遐昌。”《宋史·乐志十五》:“重衣紫极,圣寿保遐昌。”《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桃延合康寿龄,永保富贵遐昌。”
[ táng chāng guān ]唐 道观名。在 长安 安业坊 南。以 玄宗 女 唐昌公主 而得名。观中有玉蕊花,传为公主手植,唐 宋 诗人多有吟咏。参阅 唐 康骈《剧谈录》卷下、宋 宋敏求《长安志》卷九。
[ wén chāng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文曲星”、“文星”。4.即 文昌帝君。清 袁枚《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清 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参见“文昌帝君”。5.指文昌省。唐 任希古《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唐 韩愈《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顗 宜当之。”前蜀 韦庄《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宋 苏辙《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张载 注:“文昌,正殿名也。”南朝 梁 沉约《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昼武帐兮夕 文昌。”唐 骆宾王《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 wén chāng chán dòu ]谓运命上应文昌星。因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如筐形,似缠绕北斗,故云。
[ wén chāng dì jūn ]亦称“文昌帝”。亦称“文昌君”。即 梓潼帝君。《明史·礼志四》:“梓潼帝君 者,记云:‘神姓 张 名 亚子,居 蜀 七曲山,仕 晋 战没,人为立庙。唐 宋 屡封至 英显王。道家谓帝命 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 元 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热如火,福德君,庸人父母;冷如冰,文昌帝,秀士宗师。”清 袁枚《新齐谐·七盗索命》:“今年除夕,渠之姓名将被 文昌君 送上天榜。”清 恽敬《文昌宫碑阴录》:“文昌帝君 之祀,不知其所始。”参见“梓潼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