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o chūn ]1.酒名。2.形容春意浓重。
[ táo huā chūn shuǐ ]即桃花水。指春汛。
[ táo lǐ chūn fēng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 tōu chūn tǐ ]律诗之一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之先春而开。如 唐 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顰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均是。参阅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下·偷春体》。
[ wǎn chūn ]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
[ xī chūn ]1.明媚的春天。2.同熙春茶。
[ xiè chí chūn ]词牌名。又名《风中柳》、《高丽史》、《风中柳令》、《玉莲花》、《卖花声》。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韵,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韵的变体。
[ xiè chí chūn màn ]词牌名。双调,九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
[ xīn chūn ]指春节和春节以后的一二十天:欢度~。~佳节。
[ yī jiā chūn ]形容美好独特的境界。
[ yī jiǔ sān liù nián chūn zài tài yuán ]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 yí chūn ]1.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2.指宜春宫。3.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4.指宜春院。
[ yí chūn jì ]旧时春日妇女所梳的髻。因将“宜春”字样贴在彩胜上,故名。
[ yí chūn jiǔ ]唐 代中和节用以祭神的酒。《新唐书·李泌传》:“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里閭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丰年。”
[ yí chūn miàn ]梳有宜春髻的脸容。常以借指少女的青春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