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g fāng gēn ]平方时能得出初始量的两个量中的任一个。
[ pái gēn ]排斥,出自《汉书·灌夫传》。
[ shén gēn ]1.原指有灵异的根。2.喻指身驱。
[ shuāng gēn ]1.白色的草木根。亦指经冬不凋的树木的根或苖。南朝 宋 王僧达《和琅琊王依古》:“仲秋边风起,孤蓬卷霜根。”唐 杜甫《凭韦少府觅松树子》诗:“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宋 苏轼《王维吴道子画》诗:“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宋 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三:“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 刘郎 又独来。”2.比喻白色须发。宋 王安石《次韵答陈正叔》之一:“青衫憔悴北归来,髮有霜根面有埃。”明 袁宏道《嘲谢道人白须》诗之三:“奼水仙铅积许多,霜根欲茁可如何?”
[ lián gēn ]1.植物的根连着根。2.比喻兄弟姐妹关系。3.比喻彻底、全部。
[ lián gēn bá ]比喻彻底铲除或消灭。
[ lián gēn dài shāo ]比喻事情的情节十分完整。
[ lù gēn ]指百姓流离失所,暴露于野。根,国之根本,指人民。《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明 彭大翼《山堂肆考·人事·露根》:“史云:国无一年之积,则有露根之渐。露,暴露也;根,民根也。国以民为本,故国无积蓄,则民渐至於流离暴露也。”
[ mìng gēn zi ]被认为是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也比喻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 qiáng gēn ]墙的下段跟地面接近的部分。也叫墙脚。
[ qiē gēn chóng ]方言。即地蚕,也称地老虎。
[ wú gēn ]1.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唐 杜甫《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2.没有根基;没有依据。汉 刘向《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宋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3.比喻行踪无定。宋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