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zé ]1.喻上下、尊卑。语出《易·履》:“上天下泽”。2.上天的恩泽。3.谓天子的恩泽。
[ tóng zé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郑玄 笺:“泽,褻衣近污垢。”后以“同泽”用于军人相称或借指军中共事。清 孙枝蔚《北山》诗:“山中还仗义,同泽见斯人……战士从来苦,谁曾达紫宸!”中国近代史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辈同泽有年,敢不忠告?”
[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 ]谓明珠出于水泽,则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权旁落,则人皆谋夺之。《後汉书·翟酺传》:“臣恐威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 孔子 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李贤 注:“《春秋保乾圖》曰:‘臣功大者主威侵,權并族害己姦行,吐珠於澤,誰能不含。’諭君之權柄外假,則必競取以爲己利,猶珠出於澤中,誰能不含取以爲己寶也。吐猶出也。”
[ yán zé ]颜色光泽。《淮南子·泰族训》:“宋 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 yǐ zé liáng shī ]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 xiāng zé ]香泽;香气。薌,通“香”。
[ sǒu zé ]1.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2.犹渊薮。喻人或物荟聚之处。3.犹草野。
[ tú zé ]1.修饰容貌。犹化妆。2.犹涂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