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pào ]军事用语。通常指口径在9厘米以下的大炮。
[ shí pào ]抛石机;以机发石的一种战具。
[ qiāo luó fàng pào ]指大张旗鼓地活动。
[ sān pào ]指夜半的报时炮声。清 末晚上报时以放炮为主,打更为辅。天初黑放头炮,八九点钟放二炮,十一二点放三炮,天将亮时放天明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此时已响过三炮许多,我正要到里面催点心,回头一看,那点心早已整整的摆了四盘在那里。”
[ shǒu pào ]手掷的炸药包。《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天武军校 荆嗣,率众先登,手刃数人,足贯双箭,中手礮,折碎二齿。”
[ xiǎo gāng pào ]1.小型火炮的俗称。2.比喻说话率直、无所顾忌的人。
[ yǎ pào ]在施工爆破中,由于发生故障没有爆炸的炮。也叫瞎炮。
[ yáng pào ]1.亦作“洋砲”。2.方言。匣子枪。3.方言。鸟枪。
[ sōng shù pào ]一种土炮。江西民歌《松树炮》:“树林里,放上一门松树炮;看见白匪来,点着引子赶快跑;轰的一声炮响了,四个白匪应声倒。”《诗刊》1977年第11期:“秋收暴动的松树炮,南昌 起义的‘花机关’。”
[ tái pào ]同“擡炮”。过去使用的以火药发射铁弹丸的一种炮。
[ tián jī pào ]亦作“田鸡砲”。一种载于架子上的小战炮,形略似蛙,故名。所装弹药不多,而炮膛线路甚曲,故又称“最曲射炮”。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二》:“又有田鸡礮,製朴价廉。”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书》:“盖各种枪礮俱不利仰击,田鸡礮虽较胜,亦不能及远。”《清史稿·兵志十一》:“﹝ 光绪 ﹞十三年,江寧局造田鸡砲。”
[ tóu pào ]第一炮。比喻希望能产生影响的一次带头行动。
[ yī fǎ páo zhì ]依照老办法制中药。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 táng yī pào dàn ]比喻腐蚀、拉拢,拉人下水的手段。如吹拍捧场、小恩小惠、金钱美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