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o cái shén ]1.旧时迷信的人祭财神消灾求福,称“烧财神”。参见“烧路头”。2.指奉承富人。
[ shāo cán ]1.焚烧残害。2.燃烧将尽。3.因焚烧而残缺。
[ shāo chú ]烧毁去除。《法苑珠林》卷五八:“王者如火,为诸万民烧除恶患。”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夫 杨 墨 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於 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
[ shāo chūn ]1.酒名。2.形容春意浓重。
[ shāo cí ]1.用高岭土等烧制成的瓷器。2.北京出产的特种工艺品之一。类似景泰蓝,铜胎,不掐丝,用珐琅瓷釉描绘而成。
[ shāo dān ]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南朝 陈 徐陵《答周处士书》:“比夫煮石纷紜,终年不烂;烧丹辛苦,至老方成。”唐 许浑《赠王山人》诗:“近来闻説烧丹处,玉洞桃花万树春。”宋 陆游《寄成都籧道人》诗:“卖药 锦城 中,烧丹 雪山 麓。”清 赵翼《删改旧诗作》诗之二:“笑同古炼师,烧丹穷昏昼。”
[ shāo dān liàn gǒng ]指道教徒用朱砂(丹)、水银(汞)等烧炼所谓的仙药。
[ shāo dēng ]亦作“烧镫”。意思是点灯。
[ shāo dēng jié ]指元宵节。旧俗于正月十五晚张灯结彩,供人通宵观赏,故称。
[ shāo dì ]1.被野火烧过的地面。2.把地面烧热。
[ shāo dì mián,zhì dì wò ]以地为床,烧地取暖。形容非常穷困。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母子二人,别无眷属。家中穷窘,朝趁暮食。烧地眠,炙地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 贾仁 也是一世人,偏我衣不遮身,食不充口,烧地眠,炙地卧,兀的不穷杀了小人!”亦作“烧地卧,炙地眠”。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我不肯吃,不肯穿,烧地卧,炙地眠,谁曾受这般贫贱。”
[ shāo dì wò,zhì dì mián ]见“烧地眠,炙地卧”。
[ shāo diǎn ]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