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óng wù ]两个以上的物因一定的经济目的组合使用时,起辅助作用的物。在法律和合同无相反的规定时,从物的归属随主物而定。与“主物”相对。
[ chái tiān gǎi wù ]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 chǎn wù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事物;结果:迷信是愚昧落后的~。
[ bèi zǐ zhí wù ]种子植物的一类。种子包藏在子房内,子房形成果实。是世界现存种类和数量最多、结构最完善的植物。如果树、蔬菜和谷类作物等。按种子构造的特点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 fǔ shì chóu wù ]指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 fǔ wù ]1.体恤部属。《宋书·临川王义庆传》:“义庆 留心抚物,州统内官长亲老不随在官舍者,年听遣五吏餉家。”2.抚摩物件。宋 苏轼《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抚物怀人应独叹,作诗寄子谁当听。”
[ chī wù ]1.骂人的话。蠢人,笨东西。2.指笨重的东西。
[ dān zi yè zhí wù ]被子植物 的一类。种子的胚中只有一个子叶。如水稻、小麦等。
[ gǎi wù ]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多指改正朔、易服色。后因以指改朝换代。《左传·昭公九年》:“文 之伯也,岂能改物?”杜预 注:“言 文公 虽霸,未能改正朔、易服色。”《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梁书·武帝纪中》:“五精递袭,皇王所以受命;四海乐推,殷 周 所以改物。”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论》:“此固 王猛 之所不屑就也,晋 於是无中州之望矣,而 温 方专制朝廷,几於改物。”
[ hé wù ]1.亦作“何勿”。什么东西;什么人。2.什么,哪一个。
[ bù wù ]1.违禁的事物。《周礼·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贾公彦 疏:“案《大司徒》,民当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与众同;又视占亦不与众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违禁之物,故搏之也。”后用以谓不如常法,不合法度。《北齐书·幼主纪论》:“过庭所闻,莫非不轨不物。”明 陶宗仪《辍耕录·宣文阁》:“以次入对,从容密勿,盖终日焉。而声色狗马,不轨不物者,无因而至前矣。”2.谓不分物我。《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郭象 注:“各得其宜,则物皆我也。”
[ héng wēn dòng wù ]能自动调节体温,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能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也叫温血动物。
[ jī xiè wéi wù zhǔ yì ]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即欧洲16—18世纪以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为特点的唯物主义哲学。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却企图用纯粹力学的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陷入唯心史观。
[ jiā wù ]自己家中的东西。《北史·孙腾传》:“﹝ 孙腾 ﹞纳贿不知纪极,官赠非财不行,餚藏银器,盗为家物,亲狎小人,专为聚敛。”《花城》1981年第6期:“心心 从每一件家物都能联想到失去的双亲。”
[ jié wù ]1.作为;行事。《吕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晋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宋 苏舜钦《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清 吴伟业《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沉尹默《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3.应节的物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叫道:‘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金令史 道:‘兄弟,总是节物,不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喫三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