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犀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xī pí ]1.犀牛皮。2.见“犀毗”。
[ xī pí ]1.带钩。2.亦作“犀皮”。漆器的别称。
[ xī pú ]亦作“犀兵”。亦作“犀伻”。古时称来使。
[ xī qián ]洗儿钱。宋 苏轼《减字木兰花》词:“维熊佳梦,释氏、老君 亲抱送……犀钱玉果,利市平分霑四坐。”自注:“过 吴兴,李公择 生子,三日会客,作此词戏之。”明 李东阳《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筵前会客犀钱散,醉里题诗蜡炬斜。”清 曹寅《真州送南洲归里》诗:“玉颊絪緼仍久待,犀钱利市定教闻。”
[ xī qú ]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2.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刘逵注:“犀渠,楯也。”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云臺之仗。”3.犀甲。4.借指战士或戎事。
[ xī rán ]见“犀燃烛照”。
[ xī rán zhú zhào ]犹犀照牛渚。
[ xī shǒu ]1.战国魏官名。2.《史记·张仪列传》:“陈軫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后即以“犀首”指无事好饮之人。
[ xī shū ]犀角制的梳子。
[ xī sì ]1.犀牛和兕。《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列子·仲尼》:“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晋 左思《吴都赋》:“乌菟之族,犀兕之党。”清 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犀兕齐山积,牛羊遍谷横。”2.指犀兕的皮。《荀子·议兵》:“楚 人鮫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摜犀兕之甲,以涉不测之渊。”3.指以犀兕皮制的甲或盾。《商君书·弱民》:“脇蛟犀兕,坚若金石。”朱师辙 解诂:“胁,两旁也。蛟,借为‘鮫’。言 楚 兵披鮫鱼犀兕之甲,坚若金石。”
[ xī suǒ ]坚固的拦江铁锁。
[ xī tiē ]薄犀皮制的帷幔。帖,通“幨”。
[ xī wéi ]犀角带。
[ xī wén ]借喻良墨的形质。犀角质坚有纹理,故云。
[ xī xiàng ]1.犀牛和象。2.犀角和象牙。
[ xī xiàng guǎn ]用犀角、象牙制成的笔管。
[ xiàng xī ]1.象和犀。2.指象牙和犀角。
[ zǎn xī ]古代漆绘雕刻工艺名。用朱黄黑三色髹漆,雕刻人物景致,钻其空隙处,使层见迭出。攒,通“钻”。
[ zuì mù xī ]词牌名。即《浣溪沙》。
[ xīn xī ]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