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áng mǐ ]1.口袋盛装的米。2.以袋装米。
[ niú mǐ ]1.牛如米。2.用谷物支付的牛租。
[ shèng mǐ ]古代对荒年可以疗饥活命的粮食的敬称。常指野生稻米。《新唐书·杜悰传》:“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新唐书·五行志二》:“﹝ 大中 ﹞六年夏,淮南 饥,海陵、高邮 民於官河中漉得异米,号圣米。”《宋史·真宗纪三》:“己亥,泰州 言,海陵 草中生圣米,可济饥。”
[ shǔ mǐ ]1.黍子碾成的米。2.指糯米。
[ mǐ nán gōng ]北宋 书画家 米芾,曾官礼部员外郎,因称。
[ mǐ náng ]瑒花的别名。与“米囊花”不同。
[ mǐ náng huā ]罂粟花之别名。与“米囊”不同。罂粟一名米囊子,故名其花为米囊花。
[ mǐ pān ]淘米水。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五:“《字林》:淅米汁也。江 南名潘,关中 名泔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越睒 之西多荐草,产善马,世称 越睒 骏。始生若羔,岁中纽莎縻之,饮以米潘,七年可御,日驰数百里。”
[ mǐ qǔ ]1.米与酒麯。2.米制的酒母。3.鼠麴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
[ mǐ tāng ]1.煮米饭时取出的汤。2.用少量的大米或小米等熬成的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