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íng liáng ]1.旅途中的口粮。2.行军途中或在外执行任务时加发的粮饷。
[ xiū liáng ]1.亦作“休粮”。谓停食谷物。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朮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为米脯也。”唐 贾岛《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清 吴伟业《海市》诗之二:“仙家囷为休粮闭,河伯 宫因娶妇开。”2.见“休粮”。
[ yí liáng ]1.谓缺少食粮。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昔 韩娥 东之 齐,遗粮,过 雍门,鬻歌假食而去。”2.指馀粮。唐 杨相如《陈便宜疏》:“於时天下晏如,遗粮在畞,盛德洽於人心,而祥风游乎海内矣。”明 张瀚《松窗梦语·三农纪》:“事穷势迫,多作民田出卖,遗粮在户,倍纳不敷,多致逃窜,摊税之苦,负累里甲。”清 李鸿章《同治七年覆杨绍铭书》:“盐、庆、南、沧 之间,野无遗粮,防有重兵,当难久扰。”
[ yuè liáng ]1.亦作“月粮”。古代每月支给兵丁的口粮。唐 陆贽《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请贷贮粟以充将士月粮。”《宋史·兵志八》:“凡军士,边外率分口券,或折月粮,或从别给。”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军丁月粮先年月头给放,不过初五,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都 燕 而后,岁漕四百万石,十有二总领卫一百四十旗,军十二万六千八百人,轮年值运,有月粮,有行粮,一人兼二人之食。”2.见“月粮”。
[ zá liáng ]稻谷、小麦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甘薯、豆类等。
[ zhài liáng ]明 初征收军队给养的名目之一。
[ zhèn liáng ]谓发放救济粮。《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三年好日脚》:“有的地方歉收了,太平军还来賑粮。”
[ zuò liáng ]清 代官兵由原省按月发给的固定粮饷。
[ zuò liáng tīng ]清 代户部仓场衙门特设的官署。驻 通州,掌管漕粮验收、水陆运输及 通济 库银出纳和 北运河 的疏濬工程。
[ zī liáng ]1.亦作“貲粮”。粮食。泛指钱财粮食。貲,通“资”。2.见“貲粮”。
[ zū liáng ]旧时交纳给官府或地主的租谷。
[ zhēng liáng ]征收的公粮。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最近几年,三百五十亿斤征粮和五百亿斤购粮,必须坚决收到,不能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