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ì lè ]指管弦之乐。与锣鼓等音响大的音乐相对而言。
[ xì liáng ]一般指白面和大米等食粮(区别于“粗粮”)。
[ xì liǔ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汉 刘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唐 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2.指日落之处。汉 王充《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暮入 细柳。扶桑 东方地,细柳 西方野也。”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4.见“细柳营”。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掩 细柳。”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 xì liǔ quān ]唐 代风俗,三月三日佩细柳圈,谓可免虿毒。见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
[ xì liǔ yíng ]汉文帝 时,周亚夫 为将军,屯军 细柳。帝自劳军,至 细柳营,因无军令而不得入。于是使使者持节诏将军,亚夫 传令开壁门。既入,帝按辔徐行。至营,亚夫 以军礼见,成礼而去。帝曰:“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棘门 军,若儿戏耳!”见《史记·绛侯世家》。后遂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 细柳营。细柳,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唐 李嘉祐《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诗:“棠梨宫 里瞻龙衮,细柳营 前著豹裘。”清 孔尚任《桃花扇·抚兵》:“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 中起暮笳。”亦省作“细柳”。南朝 陈 徐陵《为始兴王让琅玡二郡太守表》:“自 甘泉 通水,细柳 屯兵,旁带戎臣,颇同疆埸。”明 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已遣严兵营 细柳,更教长剑倚 扶桑。”清 毛师柱《兵过》诗:“军容同 细柳,知不负君恩。”
[ xì lǜ ]1.嫩芽。唐 罗邺《长安惜春》诗:“残红似怨皇州雨,细緑犹藏画蜡灰。”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幽禽嘖嘖语朝阳,细緑駸駸入女桑。”2.指细眉。后蜀 顾夐《玉楼春》词:“惆悵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緑。”
[ xì mǎ ]1.骏马。《北史·白建传》:“三年,突厥 入境,代 忻 二牧,悉是细马,合数万疋,在 五臺山 北 栢谷 中避贼。”《新唐书·百官志三》:“﹝诸牧监﹞每岁孟秋,羣牧使以诸监之籍合为一,以仲秋上於寺,送细马则有牵夫、识马小儿、兽医等。”《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若有人活捉得 方腊 的,高官任做,细马拣骑。”2.指小马。唐 李白《对酒》诗:“蒲萄酒,金叵罗,吴 姬十五细马驮。”宋 苏轼《临江仙》词:“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詔书忽下选蛾眉,细马轻车不知数。”
[ xì máo ]价值较高的毛皮,如水獭皮、貂皮等。
[ xì méi ]1.细长的眉毛。2.北齐商人私铸的一种钱。
[ xì méng méng ]1.同“细濛濛”。2.细微迷蒙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