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ù xiàng ]1.动物、器物等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的现象。我国劳动人民常根据物象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辅助手段。2.物体的形象:摹写~。
[ xì xiàng ]1.寄托意象。2.《周易》中的《繫辞》和《象传》的并称。
[ xiāng xiàng dù hé ]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 xiāng xiàng jué liú ]见“香象渡河”。
[ xīng xiàng ]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 xū xiàng ]1.假象;虚幻的景象。2.指太空。
[ yáo xiàng ]1.《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2.《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泛指《易传》。3.《易·繫辞下》云,“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后因以“爻象”指吉凶。4.形迹。
[ yì xiàng ]《礼记·王制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因以“译象”指翻译人员。
[ yì xiàng ]1.奔走的象。《后汉书·五行志五》:“ 桓帝 延熹 五年四月,惊马与逸象突入宫殿。”2.指《周易》未收录的象辞。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刊 辅嗣 ( 王弼 )之野文,补 康成 ( 郑玄 )之逸象。”
[ xiāng kè xiàn xiàng ]不同种的植物长在一起时,由于植物分泌物的作用,一些种类会对另一些种类产生抑制作用,使后者不能发芽或生长不良的现象。如黑胡桃树下不长任何草本植物。
[ tài píng wú xiàng ]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 tí xiàng ]本谓人君观天象而立法治国,引申指即帝位。《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歷正也”唐 孔颖达 疏:“《河纪》云:‘尧 即政七十年,凤皇止庭。伯禹 拜曰:昔 帝轩 提象,凤巢阿阁。’”唐 元稹《镇圭赋》:“自天有命,非因桐叶而封 唐;提象握机,故配土行而执镇。”《旧唐书·礼仪志二》:“永徽 二年敕曰:‘上玄幽赞,处崇高而不言;皇王提象,代神功而理物。’”
[ wàn xiàng ]1.老挝首都。位于该国西南部,湄公河中游北岸。人口54万(1996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以绸缎、金银首饰等工艺品著名。2.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新。包罗~。
[ wàn xiàng gēng xīn ]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更(gēng)。
[ xī xiàng ]古代饰有鸟形、鸟羽或象骨的酒器。一说为牺尊和象尊的合称。《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 於大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郑玄 注:“尊,酒器也。牺尊以沙羽为画饰,象骨饰之。”《左传·定公十年》:“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杜预 注:“牺象,酒器,牺尊,象尊也。”孔颖达 疏:“郑众 云……牺尊饰以翡翠,象尊以象凤凰。阮諶《三礼图》:牺尊画牛以饰,象尊画象以饰,当尊腹上画牛象之形。王肃 以为牺尊象尊为牛象之形,背上负尊。魏 太和 中,青州 掘得 齐 大夫 子尾 送女器,为牛形而背上负尊,古器或当然也。”唐 刘禹锡《上仆射李相公启》:“夫沟中之木,与牺象同体。追琢不至,坐成枯薪;朱而蓝之,犹足为器。”明 杨珽《龙膏记·起衅》:“南衙北府无相抗,怎把干戈暗藏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