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o qǔ háo duó ]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
[ qiǎo tōu háo duó ]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 shì háo ]有势力的豪强。《三国演义》第一回:“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清 梅曾亮《艾方来家传》:“﹝ 方来 ﹞十五能属文,以父为势豪所辱,习武勇。”郑振铎《蝴蝶的文学》:“一天,他上街替儿子们买些纸笔,走得乏了,在街上坐着歇息,不料因冲着马头,却被骑马的一个势豪名 葛彪 的打死了。”
[ qiáng háo ]亦作“彊豪”。犹豪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五年春”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以为彊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唐 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强豪富酒肉,穷独无蒭薪。”宋 陆游《南唐书·张延翰传》:“入为侍御史,判臺事。张宣 为左卫使,恃功骄暴,延翰 廷劾之,强豪屏迹。”
[ quán háo shì yào ]有权力的豪门;有势力的要人。
[ sān háo ]指 宋 欧阳修、石延年、杜默 三人。宋 石介 作《三豪诗送杜默师雄》,谓 欧阳修 为文豪,石延年 为诗豪,杜默 为歌豪。诗云:“曼卿 豪於诗,社坛高数层。永叔 豪於辞,举世絶儔朋。师雄 歌亦豪,三人宜同称。”明 李东阳《廷韶文敬联句见寄迭前韵》:“忽有词章传二妙,敢将名姓託三豪。”
[ sì háo ]指 战国 时 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 四人。
[ mín háo ]旧指民间有权势者。《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永 传檄四方公侯、牧守、垒主、民豪,共讨 姚萇、慕容垂,令各帅所统,以孟冬上旬会大驾于 临晋。”
[ wǔ líng háo qì ]指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 xián háo ]1.贤明豪迈。2.贤士豪杰。
[ qiū háo zhī mò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 qún háo ]群英;群雄。羣豪造句群英;群雄。宋 苏轼《中山松醪赋》:“使夫 嵇 阮 之伦,与八仙之羣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