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ì zú ]犹赐氏。《春秋·隐公八年》“冬十有二月,无骇 卒”晋 杜预 注:“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卒而后赐族,故不书氏。”《左传·隐公八年》“无骇 卒”杨伯峻 注:“族与姓氏之氏同义。毛奇龄《经问》云:‘氏与族原无分别,襄仲 以“仲”为氏,以“东门”为族,而《春秋》呼 襄仲 之子为 东门氏,则族亦称氏。’”
[ cì zuò ]谓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武,使 孔 赐伯舅胙。’”汉 班固《两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新唐书·礼乐志二》:“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宋 梅尧臣《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 chū cì ]1.支出,赐予。《周礼·天官·职岁》:“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2.谓出于尊长所赐。《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小娘子供道:‘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往,即不知把柬帖儿来的是甚色样人。如今看要教侍儿吃甚罪名,皆出赐大尹笔下。’”
[ ēn cì ]旧指封建帝王的赏 赐。今指出于怜悯而给予的施舍(多含贬义)。
[ là cì ]汉 制,腊日赐百官钱称“腊赐”。
[ dǐng cì ]极厚的赐予。旧时书信中的敬辞。
[ bǐng cì ]官家的赐与。《后汉书·董卓传》:“牢直不毕,稟赐断絶,妻子飢冻。”《南史·何承天传》:“东方曼倩 发愤於侏儒,遂与火头食之稟赐不殊。”《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神策军士皆 长安 富家子,赂宦官窜名军籍,厚得稟赐。”
[ héng cì ]1.帝王对臣民广施赏赐。2.指额外的赏赐。
[ jiàn cì ]受人馈赠的谦辞。《镜花缘》第六十回:“莫非此处另有甘泉,何不见赐一盏?”
[ huí cì ]春秋 时 颜回 和 端木赐 的并称。
[ jiā cì ]亦作“嘉锡”。谓朝廷的赏赐。三国 魏 曹丕《赐故太尉杨彪几杖诏》:“昔 孔光 卓茂,皆以淑德高年,受兹嘉赐。”《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 歆 出而嫁之。帝叹息”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歆 居股肱之任,同元首之重,则当公言皇朝,以彰天泽,而默受嘉赐,独为君子,既犯作福之嫌,又违必去之义,可谓匹夫之仁,蹈道则未也。”《梁书·武帝纪上》:“圣朝永言旧式,隆此眷命。侯伯盛典,方轨前烈。嘉锡隆被,礼数昭崇。”
[ mì cì ]1.秘密赐予。2.指秘密赐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