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à dá mù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过去多在祭敖包时举行,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等。解放后,还在集会上进行物资交流、交流生产经验等活动。
[ qiú zhì dá dào ]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 lián dá ]瑞草名。紫脱的别称。《骈雅·释草》:“紫达、紫脱、阔达,连达也。”清 蒲松龄《拟上以山左大有禾穗双歧御制丰年诗群臣谢表》:“花名连达,应政令以惟均;粮曰禹餘,佐山灵而上瑞。”参见“紫脱”。
[ lián hūn dá shǔ ]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 liū da ]散步;闲走:吃过晚饭,到街上~~。
[ míng mù dá cōng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qì jué quán dá ]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 shēn dàn dá xī ]自夜至晨,自晨到夜。形容日夜不止。《梁书·张缵传》:“簡憲 之爲人也,不事王侯,負才任氣,見余則申旦達夕,不能已已。”
[ shū dá ]1.亦作“疎达”。豁达;开朗。《礼记·乐记》:“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孔丛子·陈士义》:“今 东閭子 疏达亮直,大丈夫也。”宋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为人疎达自信,持之以谦。”宋 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君既故人,而简易疎达,表里洞然,余固甚乐之。”2.通达。《吕氏春秋·诬徒》:“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汉书·刘向传》:“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 汉 家之德,崇 刘 氏之美。”宋 叶适《齐云楼》诗:“湖山西南维,江海东北塈;舒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3.指通晓。《汉书·谷永传》:“永 於经书,汎为疏达。”4.疏浚使通畅。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门南 际河 有故碑云:‘惟 阳嘉 三年,二月丁丑,使河堤謁者 王诲 疏达河川,遹荒庶坛。’”5.泛指通畅。清 陈确《地脉论》:“地之气,本於天而演於水者也……大抵疏达者肥美,壅滞者瘠卤。”《红楼梦》第八三回:“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6.豁亮,敞亮。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三宿神景宫》:“四轩尽疎达,一榻何清零。”明 李东阳《定州韩魏公祠堂记》:“为堂四楹,高亢疏达。”清 吴敏树《听雨楼记》:“而房楼连间,疏达明洁。”
[ sì tōng bā dá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 sì tōng wǔ dá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 sòng dá ]1.送到。2.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法律制度。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
[ tè dá ]1.原谓行聘时惟圭、璋能独行通达,不加馀币。后亦谓自达、自荐。《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 疏:“聘享之礼,有圭、璋、璧、琮。璧、琮则有束帛加之乃得达;圭、璋则不用束帛,故云特达。”《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吕向 注:“特,独也。”晋 郭璞《游仙》诗:“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唐 丘光庭《兼明书》卷四:“珪璋德重,可以独行,故曰特达。”2.特出,突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唐 任华《杂言寄杜拾遗》诗:“英才特达承天睠,公卿谁不相钦羡。”《旧唐书·李德裕传》:“德裕 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羣。”3.至为明达;极其通达。《晋书·江统传》:“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唐 白居易《论考试进士事宜状》:“儻陛下垂仁察之心,降特达之命,明示瑕病,以表无私。”宋 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明智特达,洞照情伪。”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三百年中,虽有一二聪明特达之人,要皆为吾教化所陶熔。”4.特殊知遇。唐 刘商《送庐州贾使君拜命》诗:“特达恩难报,升沉路易分。”宋 罗烨《酬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昨日荷特达,使妾罚不及身,君之惠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六回:“臣受主公特达之知,无以为报。”清 唐孙华《蒙恩召乾清宫西暖阁》诗:“狗监无媒逢特达,兔园 有册笑空虚。”5.腾达,显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家寒窘迫,缺乏盘费,不能特达,以此流落穷途。”
[ tiāo dá ]1.轻薄放荡;轻浮。2.犹言挑逗,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