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ī suì ]犹言逼近年关。唐 岑参《岁暮碛外寄元撝》诗:“别家逢逼岁,出塞犹离羣。”《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张二官 ﹞把货都赊与人上了,旧帐又讨不上手,俄然逼岁,不得归家过年。”明 李贽《寿焦太史尊翁后渠公八秩华诞序》:“九年冬,侯 以书来曰:‘逼岁当走千里,与 宏甫 为十日之饮。’”
[ bī tóng ]谓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与地位在上的相同的名义或物品。
[ bī wèn ]强迫被问者回答:无论怎么~,他就是不说。
[ bī xià ]1.谓由于在高位者生活俭朴,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北齐 魏收《北齐武成帝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凝华生白,经歷岁年,不翦茅茨,事颇逼下。”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卑则逼下,僭则犯上。”2.谓使下属感到为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叔孙敖 相 楚,栈车牝马,糲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偪下。”《礼记·杂记下》:“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新唐书·李义琰传》:“凡仕为丞尉,且营第舍,兄位高,安可偪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