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ǔ guī dào shān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 jué dào ]1.佛教指成佛正觉之路。2.犹觉得。
[ jìng yīn zhī dào ]战国 时期一部分道家的认识方法。认为心要保持虚静,并因应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 jiù dào ]上路;动身:束装~。来信催他立即~。
[ lí jīng pàn dào ]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 lí jīng pàn dào ]1.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2.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 kāi dào ]1.在前引路:~车。鸣锣~。2.让路。
[ lǐ dào ]1.道理;理法。汉 徐干《中论·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还宫已数日,将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门,诚为不知理道。”严复《论世变之亟》:“中国 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2.理政之道。唐 韩偓《朝退书怀》诗:“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钱鏐 ﹞迨於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宋 王谠《唐语林·夙慧》:“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3.指文章的义理。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文士轻薄不顾理道,有甚害义者。”明 李东阳《送毕验封充淮府册封副使》诗序:“文学足以考据理道,才略足以酬应事变。”清 梅曾亮《<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陈公 ﹞为古文学,得於 桐城 姚姬传 先生;扶植理道,宽朴博雅。”
[ chāi bái dào zì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chāi pái dào zì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同“拆白道字”。
[ biān dào ]1.边地官员。明 胡应麟《甲乙剩言·边道诗》:“有一边道,转御史中丞,作除夕诗云:‘幸喜荆妻称太太,且斟柏酒乐陶陶。’”明 卢象昇《特举俸深贤能道臣疏》:“但今日最苦最难者,无如边道为官至十餘年不迁,三推未转,使无所优异之。”2.道路的两侧部分。蒋子龙《拜年》:“边道上尽是白花花的炮仗纸。”
[ chū jiā guī dào ]离开家庭,皈依佛门。
[ chū jiā qiú dào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行。
[ chū jiā rù dào ]离弃家庭,皈依佛门。
[ chū jiā xiū dào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习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