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ì qì ]避开弃置。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李敬方》:“虽前后夐絶,或畏多言,而典刑具存,非敢避弃。”
[ bì qiáng dǎ ruò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 bì qiáng jī duò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 bì qiáng jī ruò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 bì qīn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2.唐宋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 bì qǐn ]谓避正寝。汉 刘向《新序·节士》:“文公(晋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朞年。”唐 李商隐《为汝南公以妖星见贺德音表》:“德已厚矣,仁已极矣,然犹避寝自责,撤膳貽忧。”参见“避正殿”。
[ bì qǐn sǔn shàn ]同“避殿损膳”。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序:“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寝损膳,録寃弛役。”
[ bì qīng ]旧时 江 南 沪 杭 一带风俗,农历三月三日妇女避家外出踏青。
[ bì qīng cōng ]同“避驄马”。清 蓝启肃《送郭华野总制湖广》诗:“列郡应多投墨綬,当朝谁不避青驄?”
[ bì rè ]1.谓天气炎热时暂居凉爽之地。2.乘凉,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