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部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wèng jiān lì bù ]晋 毕卓 为吏部郎,酷嗜酒,尝夜至邻舍瓮下盗饮,故称。
[ wǔ bù ]伍长。
[ wǔ bù ]1.谓金、木、水、火、土五行。2.指古代高句骊国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高句骊国。3.中医指额、頦、鼻、左腮、右腮。
[ wǔ bù zhōu ]即五大洲。
[ xì bù ]制图或复制图画时用较大的比例另外画出或印出的部分,如建筑图上的卯榫,人物画上的面部。
[ xíng bù ]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 jiào shū bù ]古代指国家校理藏书之所。
[ yòu bù ]指户部。
[ tiān lóng bā bù ]佛教分诸天、龙及鬼神为八部。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曰天龙八部。
[ tóng bù ]1.谓汉字同一部首。2.音韵学术语。上古音中以同韵之字为同部。3.同一部落。
[ tóng bù ]以家奴组成之部曲。
[ wǔ bù ]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文武部等级依旧》:“唐明皇 天宝 十一载正月改吏部为文部,兵部为武部,至 肃宗 至德 二年十二月敕并依旧。”宋 王安石《周沆右谏议大夫制》:“为郎武部,七岁於兹。”
[ xià bù ]位于下边或下面的部分,尤指鸟或动物身体腹侧部分之一。
[ xiāng bù ]乡官部吏;下级官吏。
[ xíng bù ]1.巡行所视察的地方。2.鄢懋卿行部过。--清.张廷玉《明史》
[ xuǎn bù ]官署名。 汉 置, 三国 魏 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晋书·职官志》:“ 灵帝 以侍中 梁鵠 为选部尚书……及 魏 ,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南齐书·褚炫传》:“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周书·李彦传》:“﹝ 李彦 ﹞进号中军将军,兼尚书左丞,领选部。”参见“ 吏部 ”。
[ yí bù ]1.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清 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清 全祖望《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
[ yǐ bù ]史部。
[ zhé chén bù ]明 代 建州女真 诸部之一,在 苏克素护河(苏子河)与 浑河 合流处。万历 十五年(公元1587年)为 努尔哈赤 合并。
[ zhī bù ]1.某些党派、团体的基层组织。2.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