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ū dào yuàn ]1.简称修院。天主教、东正教培训神职人员的机构。2.即隐修院。天主教、东正教出家人苦心修行的地方。
[ yǎ diǎn xué yuàn ]壁画。意大利拉斐尔作于1509-1511年。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将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五十余个著名学者和哲学家汇聚于一堂,相互间自由讨论,情绪热烈。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希腊精神的崇拜。
[ yīng tiān shū yuàn ]宋 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真宗 大中祥符 二年,曹诚 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 曾讲学于此。商丘 旧名 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 yí chūn yuàn ]唐 长安 宫内官妓居住的院名。开元 二年置,在京城东面东宫内,东京(洛阳)也有 宜春院,宝应 元年毁于兵火。唐 崔令钦《教坊记》:“妓女入 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皇帝)前头也。”唐 崔令钦《教坊记》:“楼下戏出队,宜春院 人少,即以 云韶 添之。云韶 谓之宫人,盖贱隶也。”参阅 宋 程大昌《雍录》卷三。
[ yuè lù shū yuàn ]岳,亦作“岳”。故址在 湖南 善化县(今 长沙市)西 岳麓山 抱黄洞 下。宋 开宝 九年(公元976年)潭州 太守 朱洞 初建讲堂和书斋。咸平 二年(公元999年)州守 李允 又加扩建。大中祥符 五年(公元1012年)山长 周式 呈请州守 刘师道 再加扩建。大中祥符 八年赐额。旋废置。南宋 乾道 初年兴复,淳熙 末年又废置。光宗 绍熙 五年(公元1194年),朱熹 任 湖南 安抚使时,又加兴复扩建,聘 醴陵 贡生 黎贵臣 充讲书执事,置田五十顷,学生多达千余人。为 宋 代四大书院之一。参见“四书院”。
[ téng lù yuàn ]宋 始置,明 清 沿之。科举考试时负责誊录士子试卷的机构。《宋史·选举志一》:“﹝ 景德 ﹞八年,始置誊録院,令封印官封试卷付之,集书吏録本,监以内侍二人。”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三》。
[ tōng rú yuàn ]清 代大学里的研究生院。
[ wǔ yuàn ]1.唐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五官之署为五院。后代沿用其称。2.民国时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
[ wǔ yuàn zhì ]孙中山 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 háng yuàn ]金、元时代指妓女或优伶的住所,有时也指妓女或优伶。也作䘕衏。
[ yǎng bìng yuàn ]即养病坊。前蜀 冯鉴《续事始·病坊》:“开元 二十三年,断京城乞儿官为置病坊,给廪食焉。近代改悲田院,或曰养病院。”参见“养病坊”。
[ yì jīng yuàn ]宋 代翻译佛经的场所。
[ yù jiā yuàn zi ]见“狱子院家”。
[ sōng yáng shū yuàn ]故址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太室山 南麓。建于 五代。宋太宗 至道 元年七月赐额“太室书院”。仁宗 景祐 二年九月置学官,重修,诏令更名“嵩阳书院”,并赐额。为 宋 代四大书院之一。明 末倾圮殆尽。清 康熙 十三年重建。参见“四书院”。
[ tíng yuàn ]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