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èn shè ]震惊,慑服。摄,通“慑”。
[ zhèn shí ]亦作“震食”。地震和日、月食。《汉书·谷永传》:“申以大水,著以震蚀,各有占应,相为表里。”《后汉书·刘陶传》:“天灾不有痛於肌肤,震食不即损於圣体。”《宋书·五行志五》:“太康 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乙亥,詔曰:‘比年灾异屡发,邦之不臧,实在朕躬,震蚀之异,其咎安在?’”
[ zhèn shuò ]亦作“震鑠”。震动,光耀。
[ zhèn sǒng ]因恐惧而颤动。悚(sǒng)。
[ zhèn sǒng ]1.惶悚,诚惶诚恐。2.惊异并敬重。3.惊动,动乱。
[ zhèn sù ]《诗·大雅·生民》:“载震载夙,载生载育。”高亨 注:“震,通娠,怀孕。夙,当作孕,字形相近而误。”后用“震夙”表示诞育。
[ zhèn sù ]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汉 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宋书·刘怀慎传》:“为政严猛,境内震肃。”宋 苏舜钦《韩公行状》:“移 亳州。郡本多盗……密发卒尽捕得百餘人,尸於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復有盗。”《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忽见一人取民间箬笠以盖鎧甲,蒙 喝左右执下问之……自是三军震肃。”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东宫太后独纳太常寺卿 李棠阶 之奏,命斩 桂清,以警逃将,天下为之震肃。”
[ zhèn téng ]震荡翻腾。《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下节震腾,上清朓侧。”李善 注:“《国语》曰:‘幽王 二年,三川皆震。’《毛诗》曰:‘百川沸腾,出冢崒崩。’”吕向 注:“下节谓水也。”
[ zhèn tiān léi ]古代的一种火炮。
[ zhèn wǎ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军 武安 西,秦 军鼓譟勒兵,武安 屋瓦尽振。”唐 李白《发白马》诗:“武安 有震瓦,易水 无寒歌。”后亦用以比喻声威之盛。
[ zhèn wéi ]震,指东方。维,地维,指地。震维,东方之地。
[ zhèn wèi ]1.指东方。语本《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南朝陈阴铿《闲居对雨》诗:“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唐湛贲《日五色赋》:“出乎震位,焕夫皇极。”2.东宫,太子之宫。3.借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