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àng qū ]丧身。明 张纶《林泉随笔》:“抱真 虽善用兵,晚年惑方士,服丹丧躯,其智无足言。”
[ sàng qǔ ]亦作“丧取”。在服丧期间婚娶。《公羊传·文公二年》:“何讥尔?讥丧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则何讥乎丧娶?”《公羊传·宣公元年》:“曷为贬?讥丧娶也。丧娶者公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何以谓之丧取?曰:《春秋》之论事,莫重乎志。今取必纳币,纳币之月在丧分,故谓之丧取也。”
[ sàng quán rǔ guó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 sàng rén ]1.居丧的人。《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其行来渡海诣中国,恆使一人,不梳头,不去蟣蝨,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妇人,如丧人,名之为持衰。”2.失位流亡的人。《礼记·檀弓下》:“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丧人不佞,失守 鲁国 之社稷,执事以羞。”
[ sàng shà ]凶神。古代迷信说法,人死后变为“煞”,即“丧煞”。至期回丧家,称“回煞”或“归煞”。是日家人当外出避之。
[ sàng shēng ]丧命:一百余人在这次地震中~。
[ sàng shēng háo qì ]詈词。谓如遇丧事般哭泣。
[ sàng shēng wāi qì ]恶声恶气;粗声粗气。
[ sàng shī ]失去:~信心。~工作能力。
[ sàng shī ]1.谓失去民心。《诗·大雅·文王》:“殷 之未丧师,克配上帝。”郑玄 笺:“师,众也。”2.谓战败而损失军队。《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晋 陆机《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明 王琼《双溪杂记》:“毛鋭 丧师不加罪。”
[ sàng shī rǔ guó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 sàng shí ]礼制规定的居丧时的饮食。《左传·哀公二十年》:“十一月,越 围 吴,赵孟 降於丧食。”杜预 注:“赵孟,襄子无恤,时有父 简子 之丧。”
[ sāng shì ]人死后处置遗体、进行悼念活动等事:办~。~从简。
[ sàng tiān hài lǐ ]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