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ǎ yáng sēng ]指愚昧不悟的僧人。比喻不知礼数的人。
[ yù duō luó sēng ]僧侣法衣中的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
[ táng sēng qǔ jīng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
[ xún táng sēng ]酒令之一。以纸阄分写 唐僧、孙行者 和妖精名,拈得 孙行者 的寻 唐僧。猜对时,唐僧 饮一杯;猜误时,与妖精拇战,输者饮。
[ xiǎo sēng ]1.指未受大戒的年轻僧人。南朝 梁 无名氏《唱断肉经竟制》:“诸僧道诸小僧辈,看经未徧,互言无断肉语……恐诸小僧执以为疑,方成巨弊。”宋 惠洪《十八罗汉赞》八:“小僧涤器,师视而笑。”明 胡应麟《诗薮·近体中》:“法而不悟,如小僧缚律。”2.和尚自称谦词。《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小僧 相国寺 住持长老。”
[ xíng jiǎo sēng ]指步行参禅的云游僧。
[ xíng jiǎo tóu tuó sēng ]即行脚僧。
[ yún sēng ]行脚僧。唐 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诗:“云僧随树老,杏 水落江流。”五代 齐己《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静倚云僧杖,孤看野烧星。”宋 朱熹《送许顺之南归》诗:“几年江海事幽寻,偏与云僧话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