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ā shǐ ]汉顺帝 时的 周举、杜乔 等八人同日拜使,巡行州郡,谓之“八使”。
[ bā shū ]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準》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 bā sòng ]八占筮之辞。龟占之辞为韵语,故名为颂。
[ bā suǒ gǎng ]在海南岛西部,临北部湾。新兴海港,以铁矿石输出为主的专业性港口。有铁路通往石禄铁矿。
[ bā suǒ ]1.古书名。后代多以指称古代典籍或八卦。《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 孔颖达 疏引 孔安国 《尚书序》:“八卦之説,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又引 贾逵 云:“八索,八王之法。”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六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振翰摛藻,德音无穷,斯则贵矣。”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为之发挥,以成注解。”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王初寮草詔曰:‘太极函三,运神功于八索;乾元用九,增宝历于万年。’”2.道教附会的书名。《云笈七籤》卷九:“后有八帝,次三皇而治,又各受一卷,亦以神灵之教治天下。上三卷曰‘三精’,次三卷曰‘三变’,次二卷曰‘二化’,凡八卷,号曰‘八索’。”
[ bā tái dà jiào ]我国封建时代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
[ bā tài yé ]旧时称兵为“丘八”,又称“八太爷”,含贬义。
[ bā tǐ ]秦始皇时定的八种书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刻符、摹印、署书、殳书是由于用途不同而区别的。
[ bā tún ]宫苑四周所设的八卫所。《文选·张衡<西京赋>》:“衞尉八屯,警夜巡昼。”薛综 注:“衞尉帅吏士周宫外,於四方四角立八屯士,士则傅宫外向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也。”唐 李益《汉宫少年行》:“君不见上宫警夜营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
[ bā wáng zhī luàn ]西晋皇族争权的斗争。晋惠帝时贾后与外戚杨骏争权,引起皇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互相攻杀,最后以司马越毒死惠帝,另立怀帝,独揽大权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