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i cì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宋 苏辙《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清 唐孙华《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 cū cì ]1.植物茎、叶上的针刺。2.指文词的粗放刺人。
[ bǎn cì ]犹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 jī cì ]1.用戈矛劈刺。《书·牧誓》“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孔 传:“伐谓击刺。”孔颖达 疏:“戈,谓击兵;矛,谓刺兵。故云伐谓击刺。”唐 刘知几《史通·模拟》:“王劭《齐志》述 高季式 破敌於 韩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归,槊血满袖’。夫不言奋槊深入,击刺甚多,而但称‘槊血满袖’,则不闻者亦知其义矣。”宋 叶适《上西府书》:“使其民便於击刺,狃於兵革,遂悍而不反,若 秦 人之末世,固为非也。”2.引申为攻伐,诛杀。宋 曾巩《菊曩二右班殿直制》:“尔能击刺丑类,献其首级,宜升位序,以奬尔劳。”清 黄遵宪《纪事》诗之八:“乌知举总统,所见乃怪事。怒挥同室戈,愤争传国璽。大则酿祸乱,小亦成击刺。”3.谓击刺之术。《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齐 张仲、曲成侯 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四七:“少年学击刺,妙伎过 曲城。”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五:“举子 尉迟匡,幽 并 耿概之士也,以频年不第,投书於右座,皆击刺之説。”宋 苏轼《上皇帝书》:“授以却仞刀槊,教之击刺。”王闿运《李仁元传》:“仁元 居 河北,习击刺,马上运一丈矛,直衝寇。”
[ kè cì ]名刺,名片。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东莞 臧逢世,年二十餘,欲读 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 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王利器 集解引 胡三省《资治通鉴》注:“书姓名于奏白曰刺。”
[ chū cì ]出任州府长官。唐 顾云《上池州卫郎中启》:“寧知出刺之邦,又是维桑之地。”宋 王安石《太常少卿分司南京沉公墓志铭》:“居顷之,出刺 润州,又刺 泉州。”宋 沉辽《彭城太尉诗序》:“及西迁,出刺 华州,踰贰拾年乃验,官至神武统军,赠太师。”
[ gǔ cì ]骨头上增生的针状物,通常引起疼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 chēng jiǎo cì shǐ ]唐 薛大鼎、郑德本 和 贾敦颐,俱为刺史,分治三州,皆有政绩。时人称“鐺脚刺史”。因铛有三足,故以为喻。
[ jiǎo cì ]纷乱翻腾犹如刺戳。旧题 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三拍兮絃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 chōng cì ]1.跑步、滑冰、游泳等体育竞赛中临近终点时全力向前冲。2.比喻接近目标或快要成功时做最大的努力:这项工程已进入~阶段。
[ chén gǔ cì jīn ]即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
[ bàn cì ]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