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 yí ]亦作“虾蛦”。日本 古时北方未开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须髯、颡高、眼凹、鼻尖、肤色浅棕,居住在 本州 东北 奥羽、北陆 地方。一般认为 北海道 阿伊努 人即其后裔。《新唐书·东夷传·日本》:“明年,使者与 虾蛦 人偕朝,虾蛦 亦居海岛中,其使者鬚长四尺许,珥箭於首,令人戴瓠立数十步,射无不中。”清 薛福成《檀香山土人日耗说》:“又如 日本 之 虾夷,美利驾 之 红夷,始未尝不致死力争,以决一旦之胜负。”《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原来他俩赌东道,一个説是 虾夷,一个説不是 虾夷。列公可晓得这 虾夷 么?是在 日本 海中羣岛的土人,披着头髮,样子污糟极了。”
[ yáng yí ]古代东方九 夷 之一。《后汉书·东夷传》:“夷 有九种,曰 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 孔子 欲居九 夷 也。”李贤 注:“《竹书纪年》曰:‘后泄 二十一年,命 畎夷,白夷,赤夷,风夷,阳夷。后相 即位二年,征 黄夷。七年,于夷 来宾,后 少康 即位,方夷 来宾’也。”
[ yì yí ]边远的夷人。《左传·定公十年》:“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宋 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冬至词语》:“裔夷奔走,年穀顺成。”
[ yě yí ]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对“熟夷”而言。
[ yí biǎo ]夷服之外的地方,泛指荒远地区。
[ yí chǎng ]旧时指 上海 的租界。亦以称旧 上海。犹言洋场,含贬义。
[ yí cháo ]伯夷 和 巢父 的并称。用以指品行高洁的人。
[ yí chōu ]疾病平复痊愈。比喻生民疾苦的解除。
[ yí cuì ]平和纯正。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新唐书·沉传师传》:“传师 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宋 陆游《<持老语录>序》:“夷粹真率,真山林间人也。”明 李贽《初潭集·师友·论人》:“子敬 清立,故多人为;谢公 夷粹,岂皆自然!”
[ yí dá ]旷达。《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元康 以来,贱经尚道,以玄虚弘放为夷达,以儒术清俭为鄙俗。”胡三省 注:“夷,旷也。”